前馈控制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何翠
[导读] 研究前馈控制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何翠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前馈控制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方法:受试者为70例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凶险型PPP(前置胎盘)病患。选取目的抽样法将其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给予35例参照组对象常规护理干预。给予35例研究组对象参照组基础上的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新生儿状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参照组对象的产褥感染、失血性休克及产后出血量>500ml均高于研究组对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参照组对象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研究组,且其NRDS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前馈控制能显著改善前馈控制的母婴结局,降低产妇的失血性休克、出血量>500ml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前馈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护理应用
     凶险型前置胎盘即产妇上一次具有剖宫产史,本次接受妊娠方式为前置胎盘,此对象出现胎盘植入几率为50%。凶险型胎盘大多伴着胎盘植入的情况,易产生产后大出血及晚期妊娠大出血,易导致产妇死亡[1]。现阶段,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而增加,使产妇本身及胎儿身体受到严重威胁[2]。随着剖宫产次数及人工流产术的不断增加,前置胎盘等其他妊娠疾病的临床研究也遭受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前馈控制对于PPP护理干预的取得疗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受试者为70例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凶险型PPP(前置胎盘)病患。选取目的抽样法将其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给予35例参照组对象常规护理干预。给予35例研究组对象参照组基础上的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参照组中,平均年龄(29.07±4.17)岁,10例为边缘性前置胎盘,20例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研究组中,平均孕周(36.18±1.87)周。研究组中,平均年龄(29.26±4.25)岁,13例为边缘性前置胎盘。17例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纳入标准:具有1次剖宫产术史;单台妊娠。排除标准:内科疾病;并发肾、肝、心功能不全者;并发恶性肿瘤者;并发精神疾病者;存在妊娠疾病。两组对象在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35例参照组对象常规护理干预。对参照组对象进行常规监测,若病人存在身体不适,应主动询问并及时作出指导。
   给予35例研究组对象参照组基础上的前馈控制护理干预。(1)成立完整的前馈控制小组,组长选择护士科护士长,小组成员具体包括责任护士、心理科医生及主管医师等,按照对象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检验及护理内容等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前馈控制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解决,护士长应定期实行整改措施。(2)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人员统一对医护人员展开训练,包括考核方案的制定,通过一定考核方案对成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3)建立关于PPP的风险分析评估量表,指标包含满意度、护理操作意见、产妇需求、胎儿自身及孕妇自身情况,考核产妇的整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包含产褥感染、失血性休克及产后出血量>500ml的发生情况。(2)新生儿方面,统计其NRDS(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情况,开展Apgar评分,指标包含呼吸、肌张力、脉搏、皱眉及肤色。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选取X2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即为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对比
   参照组对象的产褥感染、失血性休克及产后出血量>500ml均高于研究组对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1)


3 讨论
   产妇患凶险性前置胎盘后极易出现大出血,需采取剖宫产技术进行终止妊娠,出血情况严重加大了产妇并发症的几率,因此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风险极高。PPP作为临床多发产科疾病,易引发血管内部弥漫性凝血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使产妇自身及新生儿身体受到严重威胁[3-4]。有资料显示,有接近一半的病人发病伴有胎盘植入,鉴于此,应实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前馈控制本质为行干预、诊治措施前,提前对其产生结果做出的预判,尽量防止不必要事情发生的一项方案[4]。
   本文结果指出,参照组对象的产褥感染、失血性休克及产后出血量>500ml均高于研究组对象,结果指出通过实行前馈控制能提前效除各项不安定因素,进而保证干预的安全习惯,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情况。参照组对象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及NRDS的发生率均差于研究组,通过前馈控制的有效实施,有效避免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剖宫产术指征得到严谨把控,有效降低了PPP发生率。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能显著改善前馈控制的母婴结局,降低产妇的失血性休克、出血量>500ml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晓燕.PDCA护理模式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 2019,000(014):119-120.
[2]李春红.优质护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 2020, 029(004):742-743.
[3]李志容. 前馈控制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02(5):30-30.
[4]陈淑超, 黄崇权. 凶险型与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8(6):117-119.
[5]王武春. 探讨基于PDCA护理模式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7(04):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