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B超室;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遵循诊断措施差异分组方式,择我院2017.10-2019.10内急腹症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诊断)和观察组(31例,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观察两组诊断时间、漏诊、误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长,诊断时间短,P<0.05。观察组漏诊、误诊发生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2%、0.0%、96.7%;对照组漏诊、误诊发生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1%、6.1%、77.4%;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开展超声检查,建议采纳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技术,在缩短检查和诊断时间、降低漏诊误诊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急腹症;漏诊误诊;诊断价值
急腹症具体是指发生在腹腔、盆腔等组织的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急腹症起病急、病势险,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随疾病进一步发展,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为进一步研究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诊断的价值,特择我院2017.10-2019.10内急腹症患者62例展开研究,现分析:
1、所用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诊断措施差异分组方式,择我院2017.10-2019.10内急腹症患者62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1例,常规诊断):15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18-74岁,均值(46.88±12.56)岁。平均体质量(22.48±2.33)kg/m2。
观察组(31例,全面腹部超声检查);1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18-75岁,均值(46.78±12.75)岁。平均体质量(22.42±2.58)kg/m2。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
纳入标准[2]:(1)年龄≥18岁以上;(2)无语言、沟通以及意识障碍;(3)依从性高、配合度好;(4)对此次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加。
1.2方法
均给予彩超诊断,借助ALOKA-Prosound-6诊断仪开展,线阵探头5-13MHz,腔内探头4-9MHz,凸阵探头2-5 MHz。若患者症状不严重,叮嘱其在检查前充足饮水,确保膀胱充盈。
对照组:常规腹部检查:检查过程中叮嘱患者取平卧位,对盆腔与泌尿系统开展常规扫描,而后逐步加大探头压力,避免胃肠内气体对扫描结果产生影响。对病变脏器进行观察时,密切观察病灶形态、大小、性质并做好数据记录。
观察组: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全面分析和评估患者具体症状和实际病情;若患者症状较轻,指导其饮用温水,确保膀胱保持充盈;检查过程中叮嘱患者取平卧位,对盆腔与泌尿系统开展常规扫描,扫描时逐渐增大探头压力,避免胃肠内气体对扫描结果产生影响。对病变脏器进行观察时,密切观察病灶形态、大小、性质并做好数据记录。重点在检查阑尾时,如果无法准确判断阑尾实际病变情况,可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项结合,全面提高检查准确度。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诊断时间(超声检查时间、诊断时间);
1.3.2观察两组漏诊、误诊发生率[3];
1.4统计学
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表示。定性数据用“”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诊断时间相较
观察组检查时间长,诊断时间短,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急腹症临床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但急腹症部分症状较相似,因此必须准确确诊后开展对症治疗。急腹症范围较广,除了外科疾病外,儿科、内科、妇科等均可出现急腹症,患者以“腹部急性疼痛”为临床主要表现。据临床大量资料显示:在急诊病例就诊过程中,急腹症发病率高达20%左右,随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病变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尽早确诊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以往临床诊断急腹症,多借助选择性超声检查开展辅助诊断,而后与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医生初步判断相结合,从而确定可能病变部位后,再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但不可否认,急腹症起病急、病势险均,且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所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配合度极低,很难对医生的询问一一回答,并且部分患者难以支撑到完成体格检查,即便自己可以描述腹痛类别,但仍存在部位偏差,导致医生在病因的判断上出现误差,后期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因此,临床开始逐渐借助CT、X线、超声等影像学方式对急腹症实施辅助判断。
超声检查属于临床优质技术,其该技术具备操作简便、诊断准确等优势,借助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急腹症,可有效全面扫查腹部脏器组织的同时帮助临床医生仔细了解患者腹部情况,进一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精准确定病变部位。但急腹症病种繁多,加之腹腔内各脏器紧密相邻,所以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而患者耐受情况各有差异,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出诊断结果,所以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急腹症疾病特征及诊治思路,从而提高急腹症诊治水平。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检查时间长,诊断时间短,P<0.05。观察组漏诊、误诊发生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2%、0.0%、96.7%;对照组漏诊、误诊发生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1%、6.1%、77.4%;P<0.05。所得结论和郑爱平[4]等人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诊断的漏诊误诊发生率影响分析》一文中的所得结论基本一致(选取2016年-2017年内50例疑似急腹症患者展开研究,分组分别给予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示:实施全面腹部超声诊断的观察组,误诊率20.00%、漏诊率4.44%,准确性94.00%;给予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的对照组,误诊率高达60.00%,漏诊率15.56%,准确性仅为80.00%,P<0.05),均证实了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诊断的价值。提示:常规超声、全面性超声是目前临床急腹症诊断过程中应用最广两种技术。以往诊断急腹症,多借助常规超声检查为主;常规超声扫查范围广,短时间内可清晰展示腹腔情况;尤其是诊断异位妊娠等急腹症,可准确显示腹腔内实际积液量。但客观分析,常规超声操作对人员自身素质、临床工作经验要求较高,且在实际检查过程中极易受肠道、腹部脂肪等因素的干扰,导致诊断结果出现误差。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是常规超声的生化,更是对常规超声检查弊端的弥补,实际扫描过程中可涵盖所有脏器,便于医生全面、详细了解患者腹腔实际情况;明确病因后进一步开展对症治疗[5]。
需注意的是,借助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开展诊断,在保证声像图正常的同时,还需对有关疾病进行排除,从而进一步提示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准确率。
其次,在检查时,需对重点部位加强检查;例如老年患者、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和腹腔脏器受损患者,借助全面超声检查,在确保诊断速度的同时还要观察周围病变系统,便于医师更好、更准确的掌握脏器和腹痛症状间的关系。
综合分析,对急腹症患者开展全面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高且诊漏诊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晨星.全面腹部超声与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4):159-161.
[2]柳迪.全面腹部超声与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在 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6):311-312.
[3]张发理,王玲.全面腹部超声与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广西医学,2018,40(4):460-462.
[4]郑爱平,赵静,李晓蕾, 等.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诊断的漏诊误诊发生率影响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7):188-189.
[5]鲁红岩,韩新献,韩蕙, 等.分析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8):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