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患者手术后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周晓刚
[导读] 尿路结石患者手术后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周晓刚
(南溪区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100)

    近年来,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术后康复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需提高其重视程度,熟悉掌握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有助于强化整体治疗效果。
一、尿路结石的基本概述
(一)尿路结石的基本概念
   在临床中,能够将尿道结石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发性尿路结石,二是继发性尿路结石,常见的是继发性尿路结石,患者在尿道病变后出现诸多临床症状,比如:尿道狭窄、尿道异物等,大部分膀胱结石患者在排出的过程中,产生尿道受阻现象,从而诱发继发性尿路结石。
   
(二)尿路结石的发病因素
   一般情况下,尿路结石出现在男性中,肾脏及膀胱中的结石在排出的时候,留置在患者前列腺部、球部等。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存在尿路狭窄且伴随有感染现象,也会形成尿路结石。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代谢因素导致尿路结石
   患者自身机体功能较差,且代谢功能紊乱,代谢物出现堆积现象后导致结石。
2.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路结石
   患者泌尿系统长期存在炎症,长时间的炎症因子积累,患者尿道逐渐堵塞,从而产生尿路结石现象。
3.饮食因素导致尿路结石
   在患者的饮食中,摄入过多的嘌呤物质,会出现尿结石现象。
(三)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
   在泌尿结石患者中,尿路结石的发生率高达0.3%,且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部分女性尿路结石主要是因尿路异物及尿道阴道瘘等。在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是尿酸结石,在发达国家,胱氨酸结石的发生率比较。男性的前列腺尿道、阴囊交界处等易出现结石。
二、尿路结石的临床症状
(一)尿路结石的疼痛症状
   一旦患病,患者结石在体内逐渐长大,尿路结石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如果患者为继发性结石,尿道内突然嵌入结石,患者产生排尿痛或者局部剧烈疼痛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发生在患者阴茎的头部。在后尿道内的结石导致患者出现会阴部疼痛,多呈现出刀割样疼痛。
(二)尿路结石的排尿困难症状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典型的症状为排尿费力,且伴随有尿线变细或者射出无力等,患者存在强烈的尿意,但是尿流中断。在尿道阻塞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产生尿潴留现象,且存在尿失禁的症状。
(三)尿路结石患者出现血尿及尿道分泌物
   患者存在终末血尿或者初始血尿,在实际的排尿过程中,患者尿道口分泌出血尿,严重刺激患者的尿道,患者病情加重后出现脓尿。
(四)尿路结石的尿道硬结和压痛症状
   前尿道结石患者存在压痛现象,如果患者为后尿道结石,在该部位存在硬结现象。
(五)尿路结石的其他症状
   结石刺激患者的局部,引发尿路狭窄、尿道炎症等,同时伴随有尿道直肠瘘和尿路损害,也可产生性功能障碍和性交痛等。
三、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
(一)尿路结石的治疗周期
   结石的体积比较小,能够在排尿期间将其排出,如果患者的尿路结石比较大,必须实施手术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周期多控制在3~4天。
(二)尿路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案
   针对前尿道较小结石,切开患者的尿道外口,并实施挤压法、钩出法等方式将结石取出,在取石过程中,将润滑剂注入,有助于患者取出结石。倘若患者的结石比较大,无法将其移动,就必须实施尿道切开取石术。针对后尿道结石患者利用探杆,将患者结石推到膀胱的位置,然后在尿道镜的辅助下实施碎石处理。若患者多个部位出现结石,应及时进行治疗,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方法。现如今,多采用骑跨半坐位体外冲击波实施碎石处理,操作比较简单,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小,进一步提高了碎石效果。
四、尿路结石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实施疾病指导
   相关医务人员保持患者切口的干燥和卫生,并勤换内裤,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从而对尿路感染现象进行预防。在实施药物排石的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排尿情况进行观察,实施体外震波碎石处理,需保留患者排出的结石。准确诊断患者结石的发病原因是降低结石复发率的关键内容,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从而对患者高尿酸血症等进行治疗。一旦患者出现排尿障碍、疼痛等问题,应该立即实施就医处理。针对患者阻塞早期征象,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在患者出现腰痛、尿痛等症状的时候,感染是导致此类症状的重要原因,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实施饮食指导
   合理控制患者的饮水和饮食,能够对结石进行控制。相关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多饮水,从而对结石进行防治。将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3000ml左右,患者分为多次饮用,从而促进结石排出。针对高钙尿患者,需减少钙的摄入量,并少食用奶类制品。除此之外,指导患者摄入充分的维生素D,但是患者不可食用高草酸食物,比如:豆类、啤酒、可可、菠菜 、土豆等。针对尿酸结石患者,饮食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限制患者肉类的摄入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尿液中的尿酸。患者食用碱性饮食,对尿液的PH值进行调节,比如:蔬菜和奶类食物等,一般情况下,将患者的尿液PH值控制在7.0~8.0。需要注意的是,尿路结石患者不可食用过多的糖,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三)实施生活指导
   相关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合理规律的生活。患者出现尿意的时候应该及时排尿。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现象,指导患者活动肢体,并对体位进行更换,对尿液淤积进行预防。与此同时,相关医务人员应该改善患者的饮水质量,从而提高结石的控制率。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对休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进一步提高睡眠质量。
(四)实施运动锻炼
   相关医务人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展开运动锻炼,可实施慢跑、保龄球以及爬山等,患者适当运动即可。与此同时,观察患者导尿管的通畅性,并对引流管的颜色和引流量进行分析,一旦出现血尿现象,相关医务人员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实施心理疏导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相关医务人员做好通风工作,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从而改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和患者积极交流,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促使患者正确看待病情,从而提高治疗的配合度。相关医务人员告知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病机制、手术预后等,指导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家属提出的问题,相关医务人员应该耐心回答,有助于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