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怎么办,中医来调理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程国伦
[导读] 咳嗽怎么办,中医来调理


程国伦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成佳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101)

   咳嗽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因无法对症下药而导致病情拖延反复,对患者而言是十分折磨的。咳嗽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肺部功能出现异常,肺气郁结不畅而导致的,所以在治疗咳嗽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祛除肺部废气,疏泄肺部郁结。在进一步调理的过程中,咳嗽还需分为热症与寒症两类,调理者主要是根据患者咳嗽时所排出的痰液来判断患者的具体状况,再针对不同病因及病症的虚实,实施不同的调理方式,如能在调理过程中成功判断痰液状态,并合理分析加以治疗,一定能准确快速地治愈咳嗽。
   常见的几类调理方法大致如下:
   一、风痰如何分辨及如何调理
   风痰多是因风邪侵体而造成的,肺部肺气郁结明显,根据传统中医养肺八法,有风痰症状的患者需要通过宣肺、肃肺的方式将肺部郁结闭塞的肺气疏通,疏散患者身体内的寒气,使肺部能够正常运行,否则就会出现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的情况。
   属风痰症状的患者所排出的痰液多为白色,痰液较为清稀且伴有泡沫,因痰液并不粘稠故而难以聚集。患者通常会出现咽喉痛痒、声音沙哑以及痰液不断等情况,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风寒的症状,且感到鼻塞或流涕不断等,此时患者的舌苔多呈白色、舌苔较薄,中医号脉时可感其脉象浮滑。
   根据中医调理手段,面对该类情况则应该使用疏风化痰的方法调理肺部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不可使用中医养肺八法中肃肺及敛肺的手段进行调理,否则痰液难以清除,而应该疏风化痰,并根据其体内是兼有热症或是寒症,给予针对性调理。
   二、寒痰如何分辨及如何调理
   中医理论中十分注重阴阳调和,人体内也存在着阴阳之说,当阳气虚而阴气盛时则容易出现寒痰客肺的现象,阳气较虚者在饮用或摄入冰冷食物后极易造成体内经络凝涩,从而导致气道闭阻,肺部功能失常,具体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气急或胸闷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伴随心悸。
   对于寒痰的判断有虚实之分,如需做出准确判断,同样也是以痰液作为标本进行分析,寒痰主要是因寒气侵体与痰液相作用产生的,故而痰液会较为清冷,不会呈粘稠状,会呈现白色,与风痰的明显区别在于是否产生大量泡沫,如痰液较为清冷且无泡沫则多为寒痰,又因寒气侵体时会对肾部有所损伤,故而痰液会伴有咸味。



   患有此症的患者会出现四肢冰冷,食之无味的症状,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疼、水肿的现象,这类患者舌苔较薄且呈白色,相较于患有风痰症状的患者而言,患有寒痰症状的患者舌苔更润滑,在号脉时可发现其脉象沉细弦。
   调理寒痰最为首要的任务既是祛除寒气,其次再以宣肺肃肺之法作为辅助效果甚佳。
   三、热痰如何分辨及如何调理
   热痰是咳嗽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多由辛热之物长期刺激引起,例如长期大量吸烟或是酗酒等,亦有少部分患者是因在治疗调理咳嗽的过程中遭受误治,病情不断恶化导致的,这类咳嗽虽轻重程度不一,但都容易反复。
   其痰液呈黄色粘稠状,状态如同脓涕且量较多,但通常比较容易咳出。因此痰主要是由热气所引起的,故而颜色会呈黄色状,不同于风痰及寒痰;亦是因热气熏蒸所致,多呈粘稠状;又因其与病菌交结较久,所以会伴有腥臭味。患有此症的患者常常感到口干舌燥,唾液亦会较为粘稠,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胸闷灼热的现象,该类患者的舌苔多呈黄腻状,号脉时可感其脉滑数。
   调理这类病症主要是通过清肺化痰的手段,达到恢复肺部功能的目的。在调理过程中常用泻白散加入鱼腥草等药材使用,两者相结合使用才能够达到既清肺又化痰的作用,是治疗该病症的良方。
   四、湿痰如何分辨及如何调理
   这一病症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并发症,因脾胃虚弱,其功能无法正常运行,则会导致人体内的浊气废气无法正常排出,会进一步影响气道,即会使患者感到呼吸不畅、咳嗽不断。
   患有该病症的患者所排出的痰液呈白色状,但较为粘稠,排出量较多,偶尔会伴有甜味,整体呈浆糊状。因并非热气侵体,所以痰液长时间呈白色;但脾胃未能及时调节修复,则使得痰液长久不断,故而痰液量多。此时患者的舌苔应呈白色腻滑状态,号脉时可感其脉象濡缓。
   调理该类病症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修复脾胃功能来达到化痰止咳的目的,因脾脏才是生痰的脏器,只有维护好根源才能进一步调理肺部。
   五、燥痰如何分辨及如何调理
   如果说湿痰主要是由于脾胃不调所产生的,那么燥痰则是因肺部本身失调而造成的,肺部有所损伤或是肺部较为燥热的人群比较容易染上此病症。
   患有该病症的患者痰液主要呈白色且较为粘稠,但与其他类似病症相比,该病症的痰液量较少,与热气侵害肺部不同之处在于,该病症是因肺部自身产生的热气所致,此时患者舌苔多呈黄色,号脉时可感其脉象细数。
   调理此病症只需滋阴去燥,清肺解热即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