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娜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七病区;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病患手术室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5年6月—2018年4月的时间段医治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当做分析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为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运用人性化手术护理手段。结果:护理前,2组病人的 SDS 和 SAS 分数,无显著差异(P > 0. 05);护理完,2 组患者 的 SDS 和 SAS 分数,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有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 人性化 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中疾病,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骼脆化,在外力的影响下,容易发生骨骼折断的风险,特别是在下肢骨折,不仅影响病人身体健康,而且妨碍病人平时生活 。目前在医治老年下肢骨折时,还是以手术为主要医治手段,然而受到病人年龄较大的影响,手术应激的能力差,还需要担心自身的病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本次研究对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手术治疗采用人性化护理,研究分析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 2015年6月一2018年4月医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在58-84岁,平均年龄在(70.5±5.2)岁,分别有22 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14 例、胫腓骨骨折26 例;研究组年龄在62-85岁,平均年龄在(72±8.4)岁,分别有24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骨折症状: 股骨干骨折 12例、股骨颈骨折 18例、胫腓骨骨折 22例。两组在性别、骨折症状、年龄等显示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病人都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护理手段,把病人的基础疾病、年龄、严重情况以及下肢骨折类型作为判定标准,进行普通的手术护理,主要内容是手术的准备、手术中配合医生的操作以及手术后对切口护理等方面。
研究组病人使用人性化手术护理手段, 主要内容是:(1)手术开始前准备。 手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的具体流程,治疗效果和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引导病人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病人心理紧张和害怕的情绪,提高病人治好疾病的信心 。将手术治疗目的与作用告知病人,让病人清楚手术治疗的巨大好处,病人能够明白手术治疗的作用,让病人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 要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变化和并发疾病,能够明确病人麻醉承受程度和手术承受力度,同时还要与麻醉医师和手术主刀医生做好及时的沟通。 (2)手术进行时护理方法。随着病人进入手术室,需开展相应的心理安慰措施,降低病人产生的消极情绪。 做到对病人病情全面掌握,协助麻醉医师能正确的实施麻醉,让病人处于适合的手术体位,事先备好全部的手术器材,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操作流程和无菌操作规范,熟记手术步骤和治疗要点,手术进行时要把手术用品快速准确的传递到主刀医生手中。 手术进行时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密切关注病人脉搏变化、血压变化和血液氧气饱和度,把输液药品记录下来 。 (3) 手术完成时护理方法。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把病人手术时的切口实施清理和包扎。在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后,医护人员要做好交接,在病人醒来后,把手术治疗结果告诉病人,鼓励患者积极养病,最后把病人送到病房。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D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SAS)分析2 组病人的评价患者焦虑,抑郁SDS 和SAS 测评表满分为 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的抑郁、焦虑越严重。 对比2 组病人手术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满分为 100 分。分数在60 分以下为不满意,60 - 90分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护理满意度 = 非常满意数 + 基本满意数。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研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 ± 标准差(x ± s)、率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 结果分别使用 t 检验和卡方(x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为 P < 0.05 。
2 结果
2组病人的心理情况对比:护理前,2组病人的 SDS 和 SAS 分数,无显著差异(P > 0. 05);护理后,2 组患者 的 SDS 和 SAS 分数,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
3 讨论
老年人患下肢骨折疾病是很多的,特别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临床普通手术治疗手段对于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手术完成后会对病人造成创伤,病人身体受 创会产生应激反应,此外大多老年人的身体免疫能力不好, 手术承受能力弱。 目前存在大量的老年病人对手术治疗过程不了解,产生过多抵制的不良情绪,让应激反应过度,这些都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影响和改变手术治疗结果[1]。 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手术护理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治疗效果,病人恢复更为迅速,病人得满意度也更高。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把病人作为护理的中心,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采用全面护理方式,进而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到最好的状态。 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手术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向病人讲解手术物品、器材的使用方法,用来增进病人对手术的认识程度,减少病人不好情绪的产生;手术进行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实施心理辅导,减少病人的心理应激性反应的产生,让病人积极主动配合完成手术;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还要多和病人沟通交流,鼓励病人参与早期的肢体恢复性体育锻炼,让身体早日恢复健康[2] 。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保障护理的质量,还要多多留意病人情绪变化状况,多和病人交流沟通。 护理人员还要告诉病人和后续手术有关的事宜,多为病人考虑,从病人和其家属立场去考虑问题,将医学知识,护理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因人而异有针对的开展护理服务,减少病人的紧张、 焦虑等不良情绪 [3]。 护理人员还要多多支持病人,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病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从而去提升病人对于护理人员的好感,以促成手术的顺利完成,手术结后护理人员还要讲解康复的知识,让病人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4]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病人采用人性化手术护理,能够帮助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好感度。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模式更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荃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5(24):138.
[2] 王晶.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校医,2018,32(05):374 - 375
[3] 吴艳 . 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效果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3(32):107-108.
[4]李静.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8):83-85.?DOI:10.13214/j.2020.1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