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指标推进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的持续改进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   作者:叶燕 陶菊
[导读]

叶燕  陶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目的:对护理敏感指标在推进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8月设立护理敏感指标,以设立敏感指标前半年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设立敏感指标后半年100例患者为观察组,评估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健康指导、规范化服务、专科技能、文书记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设立护理敏感指标能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护理敏感指标;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

   护理敏感指标是护理管理、测评中的测量手段,是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其同时能够对护理实践进行监测,客观的反映护理管理质量。但现阶段临床中,护理敏感指标多关注在基础护理管理中,针对专科护理管理还有待研究。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重症患者,患者发生风险事件、意外事件的几率非常高,对患者的安全十分不利[1]。因此,设立相关指标对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将针对护理敏感指标设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同时选择在此阶段内我院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所有人员均为在职人员,无实习、进修人员。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54.6±11.3)岁,男性患者54例,女性4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37例、肺部感染患者32例、后循环缺血31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55.3±11.4)岁,男性患者55例,女性44例,脑动脉硬化患者37例、肺部感染患者30例、后循环缺血33例。
1.2一般方法
   建立敏感指标:依照NDNQI[2](美国护理指标国家数据库)思路建立以数据为依据的敏感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修订,最终筛选适合我院使用的指标,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进而提升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规范性。
   人员管理:对所有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让其能够掌握敏感指标相关概念以及护理操作方式。每个月召开科室会议,对护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足进行整理,并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制定整改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数据整理:质控小组人员每日要对护理记录进行质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核对。对出现风险事件(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感染、压疮、走失)进行整理,并针对相应的事件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管理和培训,提升小组成员对各项指标、检查内容的掌握度。此外,也要对每个月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促进护理管理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健康指导、规范化服务、专科技能、文书记录四个指标,由护理质控小组联合护理部共同评估。单项满分100分。同时对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
   观察组护理健康指导、规范化服务、专科技能、文书记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管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模式也逐渐从单一、刻板模式转为更灵活、科学的模式。设定护理敏感指标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能够体现专科护理价值,并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效果。此外,就护理指标的设定而言,由于护理行业管理质量不断的提升,新时期护理管理要求也更高,且随着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逐渐向人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因此,设定护理敏感指标也成为临床护理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和方式。
   护理管理质量是医疗管理质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以及在院安全,因此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监控、指标监控、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均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评估效果,且能够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查找,并能够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多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任务繁重且危险性高,因此,设立护理敏感指标能够及时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因素、风险以及潜在风险进行纠正,及时帮助护理人员发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患者安全,同时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观察组各项护理评估指标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我们认为,设立护理敏感指标能够直接对护理中薄弱环节进行监测,并能够通过指标反映出护理管理问题,且围绕管理指标能够充分体现专科管理特色,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十分有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莹,喻姣花,张艳.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5):34-36.
[2]雷红菊,林容杏,罗美菊.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结合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的实施与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5):67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