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静
福建泉州南安市英都中心幼儿园,3623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人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积极通过现实生活开展教育工作。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正是思想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应有效落实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区角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而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利用材料,适当的引入生活材料能够强化幼儿的学习动力,也能促进幼儿思维、创新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本文围绕着生活材料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以期合理利用生活化材料,为幼儿的终身成长打好基础。
关键词:生活材料;幼儿园;区角活动
引言:区角活动就本质上来讲,更注重教育环境,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幼儿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身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有效开展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的积极影响,适当的将生活材料加入到区角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也使幼儿通过熟悉的材料自主发现与探究,依据自己的想法开展相应的创造,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基于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有效利用生活材料构建一种更有利于幼儿发现学习的模式。
一、合理搜集材料
在幼儿教育中,其最关键的元素就是兴趣。兴趣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1]。当幼儿与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接触时,能够增强自身的好奇心,产生主动尝试的想法,也能强化幼儿加入活动的积极性。材料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中的重要组成,若是区角活动缺少材料的加入,将会难以进行。不同种类的材料有着不一样的性能,其发挥的作用也是具有差异的。我园地处农村,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幼儿区域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家长、幼儿去收集一些豆类、谷类、稻草、树枝、竹子等等材料。通过这些幼儿所熟知的材料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去进行积极的尝试,体味动手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有效推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利用豆类、谷类来开展计算区的教育游戏,使得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课程中进行操作,使得幼儿能够在“做中玩,玩中学”,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能够有效弥补农村经费缺陷所引发的游戏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区角活动中,如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能够实现活动的多样性,也能将幼儿的潜在能力有效激发,活跃其思维,使幼儿展开联想与相应活动。同时,由于生活是开展教学的源头,可以搜集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应废弃物品,将其再一次利用的价值有效挖掘。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游戏材料被重新的定义,被用作于幼儿游戏中的全部材料,都是可引领幼儿开展游戏的素材。因此,在平时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者是大自然中的材料都能够在幼儿游戏中应用,将其放在区角活动中使幼儿开发其价值。幼儿园教师不仅要自己进行搜集,也要动员家长以及幼儿共同将一些已经废弃,但是还可以再一次利用的物品进行搜集。如,碎布、瓶子等。甚至,吃完海鲜后的贝类等也可以利用[2]。幼儿要将大家共同搜集的材料放置在不同的活动区,和大家一起游戏。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或者是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划分。如,盒子类,快递盒、玩具盒等。瓶子类,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二、发挥引导作用
幼儿的年龄较小,有着自己的天性特点,天生就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对于相同物品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并不长,一直在进行更新颖事物的搜寻。所以,在组织幼儿的区角活动中,需要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延伸,从浅显到深层次的分析。教师需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的区角活动中,适当的引导,先组织幼儿展开模仿,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等能力。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半成品,让幼儿进行后续的添加工作。如,在进行蛋壳玩具的制作中,教师可将蛋壳娃娃的头制作,引导幼儿将其五官进行填充。当幼儿进行半成品操作的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要逐渐减少自己的参与,将幼儿进行操作的环节渐渐丰富,一直到幼儿可以独立进行作品制作为止。幼儿在此过程中,其操作会从原本的生疏,到渐渐的熟练,进而实现精致的呈现。
伴随着区角活动的长期开展,幼儿能够自主完成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其操作能力也随之提高,各方面素养得以强化。
三、实现变废为宝
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其发挥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依靠材料才得以实现的,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的对话才得到个人素养的强化。教师需要转变自己从前的观念,将思维拓展,实现对废旧材料的合理评估,将材料的多种应用形式有效挖掘,增强其在区角活动中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
(一)分析年龄特点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联系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分析,将一种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一样的使用方法,引领幼儿依照自己的方式探究。以生活中常见的毛线为例。在大班幼儿的教育中,可组织幼儿两两合作翻花绳。在中班幼儿的区角活动中,使其利用毛线编蛋袋。小班幼儿要将毛线与水彩结合,进行绘画。
(二)材料递进延伸
生活材料在依次的使用之中,教师还要将其剩余的教育价值发挥,为其他的区角活动丰富内容,使幼儿在不断的亲身操作中感受成功。在幼儿园中,通过每天不断积累的报纸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材料。在美术区域中,幼儿们会依据不同的身材设计衣服,并将报纸衣服裁剪出来。在表演区,幼儿会穿着报纸裁剪的衣服表演。若是报纸出现破损,可以将多张报纸卷在一起,成为体育区的接力棒。通过对材料的递进延伸使用,不会出现生活材料使用浪费的情况,也能为幼儿的活动增添更多的趣味。
(三)材料组合使用
在生活材料的运用中,教师要避免只对同一类型的材料进行组合性使用,需要让不同种类的材料自由的组合,让幼儿不断的尝试组合,在实际操作中将一件件废弃物品变为有趣的玩具,或者是实用性物品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幼儿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综合性运用,通过剪裁、拼接、粘贴等多种形式巧妙的构思。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将幼儿的想象空间拓展,促使幼儿积极尝试将不同的材料组合,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活用各种材料
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开放、自由的空间,允许幼儿自由的应用不同的材料,加强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将幼儿创造的空间进一步的拓展。例如,在生活区中制作的糖果、美术区制作的苹果、白菜等食品、科学区使用的实验材料等,都可以将已经成功制作的物品放到小超市中进行交易。同时,娃娃家中的幼儿可将需要的物品购买等。在不同区角的互动中,材料使用的几率大幅度的提升,幼儿在此过程中其交流、合作等能力也得到锻炼。另外,在幼儿的交互中,其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探索生活材料
对于幼儿来讲,学习兴趣可发挥极大的作用,若是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其知识的获取以及潜能的开发必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在生活材料的运用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以幼儿的喜好着手,将其感兴趣的内容加入到区角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也使幼儿更轻松的接受。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创意工坊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变废为宝的成就感,提升参与区角活动的主动性。同时,在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之中,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利用生活材料进行道具的制作,创造符合自己需求的特色化道具,让幼儿在实际表演中运用相应道具,同时,要明确环保主题开展表演,使幼儿在应用自己制作的道具时增强成就感,也实现环保意识的强化。
结束语:区角活动是一种有利于幼儿学习与成长的组织形式,可通过多种模式促进幼儿多项能力的提高,也能为幼儿的终身化发展打好基础。在幼儿教育的区角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对生活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活动动态适当的调整方向,使幼儿的区角活动能够更好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幼儿的探究欲望,也达成对幼儿思维、交往等能力的提高,完成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健美.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问题与措施[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45-46.
[2]马瑾.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环境与材料支持性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9(11):67-68.
[3]刘鑫. 生活材料在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