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东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高山小学 537029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是将数学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应用相融合,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实践课优化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在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融合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五彩斑斓的教学盛宴,让学生借助系列实践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调动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优质化教学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行无限的想象与创造,使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奠定良好基础,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以往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讲解,未能引导学生了解运用数学思想,致使学生解题时过于机械化、形式化,一旦习题形式稍有变化,学生便不知如何运算解析,寻其根源主要是学生未能运用数学思想“举一反三”。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时,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中的绘图、跟踪、列表等相关功能,将抽象化数学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难题,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大胆猜想,感受数学的乐趣,学会运用数学思想,例如:在开展《七巧板拼图》教学实践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flash动画课件,用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七巧板是我国古的智力玩具之一,它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今天我们就和古代人比比智慧,看看是古代人拼出的图形多,还是我们班同学拼出来的图形多!”,随后指导学生尝试在电脑上移动拼装七巧板移动,并让学生讲解图形拼装的过程与思路。在该项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渗透了“数形结合”教学法,又传递了“割补”数学思想,在拓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想象、联想能力,使其在图形拼装过程中拥有数学审美能力[1]。
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应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收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在学习时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跟随教师授课思路予以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改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浏览学生实际学习情,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多布置基础知识;对做题易“马虎”的学生,教师应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布置相似题型,逐渐改变学生在做题时马虎、急躁的坏习惯。
待教师批阅完学生作业后,依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同时指出学生在做题时的不足之处,以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成效。再次以《七巧板拼图》为例,由于低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随时随地查看学生图形设计情况,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拼装七巧板的技能方法。为此,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以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2]。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是数学实践活动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教师应依照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自我探索中收获知识,提高自身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实践活动优化结合,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我探索逐渐具备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相关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予以灵活应用,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以“铺设地面”为实践活动主题,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房子地砖铺设的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在网络中搜寻有关地面铺设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地面铺设,并从中选择最佳铺设方案。在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其在合作探索中感受数学的神奇之处,学会节省成本,懂得面对某件问题时积极思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3]。
四、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享受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一课时,教师可以依照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建筑师”数学实践活动课。授课初,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从前有三只小猪兄弟长大后,想要拥有自己独立的家,老大建了一座茅草屋,老二建了一座小木屋,可是这两座房子不是让风吹走了,就是让大灰狼踢坏了,两个猪兄弟为了躲避大灰狼的追捕,跑到猪小弟家。为了不让三只小猪被大灰狼吃掉,我们得帮助猪小弟建一座结实又漂亮的房子。今天我们就变成小小建筑师,用自己学过的几何体帮助小猪建造房子吧!”随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彩泥,指导学生将手中彩泥变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使其在创造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应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固有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优化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并在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融合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9.
[2]田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129-130.
[3]李彦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