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燕红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瑞东小学
摘要:“探究”可以视为一种创新的活动,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组织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毋庸置疑,这一理念十分符合新时期的育人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组织方式。基于此,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谈一谈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不难理解,科学的发展是一种复杂的阐释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小学阶段不涉及复杂的科学理论,但教师仍然应该摆脱以往过于关注“标准答案”的教育理念。正如培根所言:“若是我们以确定开始,那么就会以疑惑作为结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探究”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当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无疑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审视长期以来的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学习活动的不利因素,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形式单一,使得知识内容缺乏趣味性,这也导致学生普遍对科学知识缺乏学习热情。
第二,缺乏辅助性学习资料,这种情况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停留在浅层认知的层面上。
第三,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或者是学生动作操作的过程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普遍不强,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第四,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而且学生的学习活动过多局限于课内,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资料较少,而且知识应用能力较差。
正是由于上述几个方面因素的存在,所以导致现阶段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针对上述问题实施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作为组织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探究性学习中,更是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进入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一来,有利于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毋庸置疑,这也是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以《食物中的营养》为例,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为人体提供的六种主要养分,以及对饮食进行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常规方式直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而是通过对话和问题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对话活动中,对话的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喜欢的食物展开。然后,我结合对话内容,利用以下问题进行了问题情境的创设:(1)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获取哪些营养物质呢?(2)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不同的食物当中包含哪些营养元素?(3)每种营养元素分别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4)怎样辨别食物当中包含的营养成分呢?为了使获取的营养更加均衡,我们应该怎样对食物进行搭配呢?最终,利用这些和学生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并促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相关知识的意愿。
2.活用现代科技,引导感性认知
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普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暂时比较薄弱。所以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直观形象的辅助性学习资料。为此,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这样一来,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探究过程。
以《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为例,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重点介绍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其各自的功能,并且讲解了食物基本的消化过程。从实际情况来看,食物消化知识是一个抽象性的问题,其主要学习难点就是无法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实物。针对这一问题,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为学生演示了食物是怎样在身体中“旅行”的,利用这种方式,将食物消化过程以及各个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再以《月球——地球的卫星》为例,这一节主要讲解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基础科学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了月球的基本特征。尽管“月球”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天文名词,但是学生对其并没有详细的认识。基于这种情况,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纪录片的片段。最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使学生对相关的科学知识产生了比较准确的认识。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性学习中,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3.组织科学实验,探索知识本质
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是一种严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散与想象能力,但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仍然需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其探究过程加以规范。基于此,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设计一些自主性的实验操作活动。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产生一种严谨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例,为了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实验。在这次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思考了怎样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然后,我提供了计时器、垫圈、绳子、小车、曲别针等工具。结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基本的实验任务:第一,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怎样能够让小车运动起来呢?第二,在实验中增加或者减少垫圈的使用数量,然后用计时器记录下小车运动同等距离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物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4.注重实践练习,深化知识感悟
正如前文所述,教学内容和生活脱节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探究范围。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使学生将课内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感悟。
以《营养要均衡》为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怎样才能做到膳食的均衡。完成课内知识的教学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自己家一周内一日三餐的食物,然后对食物表进行分析,以此来思考自己家的饮食搭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要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给爸爸妈妈提出改进饮食的建议。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并使其掌握了更加灵活的知识应用途径。
总之,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并不断探索探究性学习和科学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以此来实施具体的教学手段,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军.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科学咨询,2017,(42):32.
[2]胡凯.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定义与特点[J].读与写,2017,14(17):164-171.
[3]文少华.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8):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