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重庆市石柱中学校 409100
摘要:经过长期的教研实践,本文拟对传统教研模式进行一些大胆的突破,创新提出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模式,该教研模式是在“互为师”理念指导下,把名师教学展示、X33立体研讨和专家讲座三个环节,用特定的主题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教学研究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时效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教研模式
教学与教研犹如两扇翅膀,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高水平的教研可以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内涵
经过长期的教研实践,课题组力图建构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即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
1.什么是“互为师大课堂”
互为师大课堂是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老师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互助课堂。包括“基本课堂”和“扩展课堂”。“基本课堂”是“学校教室”,以“四步自学”(复学、辨学、练学和预学)为操作程序。“扩展课堂” 是“学习社区”,主要是学生利用互联网、传统媒体和已有的人脉资源去获取新知。
2.什么是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
在互为师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理解、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三者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的教研活动。
二、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设计思路和应用策略
1.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设计思路
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由特定的共同主题串联起来,其时间安排从上午第二节课开始,共用4节课。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名师展示课。时间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由市级名师、名师工作室(坊)成员或骨干教师授课,授课的内容是指定的教材主题,是对第三环节“专家讲座”理念的落实,彰显顶层设计的意图,同时又为第二环节“X33立体研讨”提供讨论的内容和空间;授课的模式按照“四步自学”(复学、辨学、练学和预学)进行。名师展示课的特色是:基于课程理解,体现顶层设计;立足课堂教学,展示名师风采;围绕主题,多方参与,立体教学。名师展示课是在市、县级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精心打磨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启发性。
第二环节:X33立体研讨会。X是个变量,指的是研讨的主题,一般是围绕第一环节名师展示课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研讨。第一个3指的是参与研讨的人员来自3个不同的层面,第一层级是学生,第二层级是参会教师(来自不同学校),第三层级是专家(包括教研员、名校学科教研组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第二个3指的是参与研讨的人员须从3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是优点,二是缺点,三是疑惑。
X33立体研讨会安排在上午第三、四节课,即名师展示课后,由学校教科室主任主持,首先由授课名师谈教学设想和课后反思;其次由学生谈感受,学生可以谈心得体会,可以对名师展示课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教材中的某个知识向在座的教师和专家请教;再次是教师评得失,由于听课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也有很多疑惑等待专家解答;最后是专家指门道,专家可以对第一环节名师展示课进行点评,也可以针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疑惑进行解答。X33立体研讨会的最大特色是学生参与研讨,学生的发言往往让人眼前一亮,与学生一起研讨教学,教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没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是无根之研。
第三环节:专家讲座。
时间安排在上午第五节课,由教研员、名校学科教研组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主讲。专家讲座是根据第一环节名师展示课而定制的,是名师展示课的顶层设计,讲座的内容包括课程理解、课标解读、课堂艺术、教材处理等等。专家讲座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确定讲座的主题,讲座的内容是根据教师们的现实需求而量身定做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同时讲座过程中有大量的互动环节,便于专家及时解答教师们的疑惑。
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三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完整的。
2.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应用策略
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应用策略的核心在于使用了课题驱动教研法。它是以课题为驱动、以主题为中轴、以课例为载体、以讲座为方向、人人参与的互动式立体教研,是以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研究的起点,经过专家的理论指导、名师课例展示以及多方的立体研讨,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总结出“循环式系列问题教研法”,即“问题→课题→专家指导→课堂实践→立体研讨→总结升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经过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这一教研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切问题。
三、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的操作实例
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模式适用于市、县、校三级教研活动。以渝中区中学历史教研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活动地点为重庆市57中学,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渝中区求精中学等15所学校近三十多位历史老师。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重庆五十七中杨老师的展示课,其次是X33立体研讨会,最后是渝中区历史教研员刘老师的讲座。
首先杨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是部编教材8年级上册的整合课《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其创新之处在于杨老师把两课的内容整合成一课,设计新颖,立意高远。以孙中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将教材整合为“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循史而思”四个板块,以“时代造就个人,个人影响时代”为教学立意,把“以人叙史”与“以事带人”相结合,将丰富的图片、视频、史料等资源引入课堂,特别是大量史料的运用和解析,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感悟,巧妙地落实了历史核心素养,增强了课堂实效。
接着,与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X33立体研讨,杨老师首先作了课后总结,从立意构思到课堂展示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接着学生们谈感想,学生们表示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课,把两课的内容整合成一课,对历史的掌握更完整更系统,学生们还建议在期末复习时应该多进行一些专题整合,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最后与会教师和专家对杨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赞扬了杨老师对教材整合的独到之处,同时对杨老师的细节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们一致认为在教学中进行教材整合很有必要。
最后,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研员刘老师给大家做了《部编历史8年级上册教材整合》的讲座。刘老师分别以8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高屋建瓴,顶层设计,以独到的见解重新整合教材,与会老师频繁互动,受益匪浅。
没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是无根教研,没有鲜明主题的教研是无效教研,没有顶层设计的教研是无突破的教研,互为师大课堂系统性教研以“互为师”理念为支撑,以课题为内驱力,承载着新一轮课改的重任,朝着未来教育的方向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张祖安,张凤翎,X33立体教研活动设计及实践刍议[J]重庆与世界,教研文化论坛
[2]陈国民, 王斌, “互联网+”时代推进区域学科教研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8(17)
[3]李钊,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18):236-237
[4]周蓉,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研,2016(11):100-101
[5]张祖安,张凤翎,网络时代催生出的“初中历史互为师大课堂”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