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学良
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200123
摘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愿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能携起手来,探寻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释怀我们心头的纠结;但愿更多特殊困难的孩子能尽快健康快乐起来。还是那句老话——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关键词:家校携手;缘起;应对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倘不否认一切的人类都是环境的产物,尤当是家庭环境缔造的结果。那么,家庭与学校,家长和老师的鼎力携手,或能为特殊学生的转化摸寻出一条“通幽曲径”
缘起·困惑
学生陈锐是2010年10月复学插入我校初三(3)班学习的。适逢我接手该班班主任工作一月有余。也正巧赶上了他由于极不稳定的日常情绪,严重影响学业进程而被迫休学一年期满。经医院鉴定病情稳定,本人提出申请,校方最终同意了他的复学要求。
如果说十一年的教学经历,再加上近九年的班主任工作还不算一个很短促的时间跨度的话。那么,陈锐的种种表现在我有限的教育教学历程中,不敢说“绝后“,但绝对堪称“空前”:
1)在校一整天,他从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上一句话。据他的母亲说,那是因为他过去曾遭受过伤害。自此落下了见到同学就会近乎本能地产生“受陷害”的恐惧感这一病根;2)他会在即将关上老师办公室门的一刹那,突然折返回来,猛地抽出办公桌上的餐巾纸,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起来,扬言到:“我最恨同学了,最不喜欢同学了……”;3)他会当家长的面从教学楼的12级台阶上纵身跳下去;4)他会在办公室内写作业的当口,忽然提出要去食堂吃两个包子,然后回家睡觉休息;5)他会因为外班的女生说了句“老师的跟屁虫”,愤怒地一星期不来学校上课;6)他会一整整天地关上自己卧室的门打游戏机;6)他会在酣睡至半夜,冲到父母的床边,将父亲揍醒,高喊着:“谁让你逼我学习,谁让你逼我学习……”
无庸赘述,像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状况还有很多很多.但让我颇感困惑的是这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在校他还是肯默古诗,默英语的,尽管错误率很高,尽管字写得像摔过跟头似的;哪怕每次初三数学模拟150分测试成绩从不过80分?他怎么从不和同学、老师主动交流…..越是这么想就越发使我感到有与家长和前任老师展开进一步深入沟通的必要。
透析·应对
在此后的几个星期里,我都会与陈锐的父母还有其前任班主以及教过他的老师进行面议或电话沟通,以便更多地掌握信息,思索策略。有时他的母亲也会主动到校来问讯孩子的各类情况。事实上,伴随着了解地依次深入,我逐步意识到,问题渊薮的归因较为复杂,既有来自家庭,也有来自学校;既有来自父母,也有来自同学和老师。大体如下。
1.不当的家教方式
为了配合学校的”成绩”提高,在最初的日子里,陈锐的父母可谓花费了一番心血:请来家教补习数学、英语。每个周末还要安排了近4个小时的“一对一“训练。有时遇到特别难解的题目,陈锐的父亲甚至半夜爬起来对孩子进行“微薄”的辅导。可能是因为基础比较差,初三时间比较紧迫,特别是学科难度逐步增强,每到期中、期末的考试,陈锐的成绩总不见多大起色,依然是名列后三甲。或许是同样感到了压力,父母心绪变得急躁不安起来,“再不努力,连高中都考不上。就去扫垃圾…”,”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废物…”“我早就对你失去信心了”……这样的话渐渐地由口头训斥转别成了拳脚相加。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家庭环境里,本就颇具压力的陈锐如何能轻松应对这即将结束的初中生涯,又怎么可能将压力化作动力。
2.紧张的家庭氛围
也许是父母的耐心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或者是收效确实不明显,自己也失去了主意。在紧张而短暂的临考日子里,陈锐的父母四处求解“育子良方”。对于孩子与父母之间越来越少的沟通并没有引起注意。父母的谈话里也绝大部分是短促的否定句,诸如“不要穿这件衣服…”;”不要放那么多洗衣粉……”;”不要看电视……”。越是缺少沟通,父母就越是敏感。一有觉察“不对劲”,就到校来向班主任老师“打小报告”。发展到后来,他们甚至为对方不贯彻自己的“教育方针”而争吵不休。一次小小的考试失误,也会引来母亲当面的一阵“哭诉”……我想陈锐在即将休学的后一阶段,将自己紧锁在卧室几天,谁说也不开门,拒绝父母的任何请求,以致任何一点批评都会引来他的满红耳赤,抽搐不止或与这紧张的家庭氛围有着一定联系。
3.功利的价值观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很难想象在弘扬“素志教育”,并屡遭口诛笔伐的后现代社会里,“应试教育”还有着如此顽固的生命力,且深入人心。就学习意愿、日常表现来看,陈锐本人还是肯上课与写作业的。如果不是这样畸形价值观的作祟,象他这样最初只是个别学科基础不牢固而导致落后的孩子,如果没有后来一次次地家访、面谈、“顾全大局”,又怎么会变得日益脆弱,直至不堪重负,陷于“学业”、“身心”双重崩溃的绝境而被迫提出“休学”;如果我们的“人文”教育真能落到实处,真正能唤起同学、老师间最自然地理解与身受感同,又怎么能想象到仅仅是隔壁班两位女同学下课后随性的一声“老师的跟屁虫”,就会令他“咆哮公堂”,在本就宝贵的迎考时间只剩5周的日子里,整整耽误一周多不肯到校上课,不肯出家门,严重时甚至怕见光,怕见人,就连理发都要赶在傍晚九点,一番打扮后才答应下来。
4.匮乏医学救助常识
让这本就脆弱的家庭做什么精神鉴定,无疑是件雪上加霜的事情。
但更令人慨叹的是在陈锐已然表现出极为波动的心绪状态下,个别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其成绩下降,上课困顿等一系列反常表现简单地归咎于厌倦学习,学习能力低下,不适合“读书”,属于学习态度和精神疾患方面的问题……也或许太多的耳闻目睹早已让在医院担任陪护工作的母亲习惯了生死脱离间的割舍,在上述异常情况出现后,非但没有及时寻求校方及医院对于孩子或能提供的心理及生理的疏导,反而诉诸于所谓“仙姑”,“神灵”的赐福,以助其“招魂”……在这般压力与诸神的协助下,孩子终于以彻底放弃学业,放弃自我,彻底沉湎于游戏机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的结局。
有限的时间敦促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反应,以化解现实的困境。值得庆幸的是在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还有教育学专家尹建莉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仔细探寻了陈锐的病理依据(图示1),再协同家长的配合,遵循常见的心理症疗、饮食症疗原则制定出一些相应的举措,终于迎来了一线转机。
归纳如下:
1.尽可能多的让孩子接触阳光,参与适度的户外运动
这样做是有充分医学根据的,因为适度的接触阳光,参加运动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与学习情绪、记忆力、注意力的改善呈正向关联,进而抑制住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促进神经细胞的连接,激活海马回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现,帮助接收更多的新信息,。诚如柏拉图所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我们也越来越看到,者两种管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①
2.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唤起同学对于特殊困难学生的理解,修正自己的言行,拒绝“语言软暴力”
现代神经医学证实,特殊困难学生之所以情绪常不稳定,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往往是由于掌管记忆的海马回比一般人小,连接两个脑半球的胼胝体比别人薄,连小脑蚓部的血流量都比别人少,影响了左右脑的整合.加速了大脑杏仁核的活化.极端的表现就是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而冷嘲热讽的语言暴力正是诱发其异常表现的罪魁祸首之一.故需格外警惕。
3.“不管才是最好的管”②
就人的天性而言,没有谁会整天眼前矗立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令孩子产生内心的冲突.不管你是老师,还是父母;无论你有着怎样崇高的目标,怎样丰厚的奖励.指导或管制太多,只会干涉孩子正常成长的序列.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更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要说就”说”他的”好”,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苛责他们.要成为他学习,生活的伙伴,多听听他的意见,让孩子有事敢跟你说。我想现阶段”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4.保持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
特别是母亲,要注重自身“正能量”的传递。有句话叫“夫妻关系好,教育才有效”。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爱。夫妻关系越融洽,家庭气氛越和谐。孩子成长就顺利、自然。他会透过轻松的生活画面,从父母那里“复制”出良性的处事待人方式。难怪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两人相爱”。尤其是母亲,科学试验证实:母亲的个性,不管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都会对孩子产生超越早期介入的深刻影响。母亲的情绪状况,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长短,母亲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立即的反应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商、智商。
5.注意日常饮食,辅以音乐疗治
确保一日三餐的营养。多吃香蕉、苹果、樱桃类水果。③因为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alkaloid)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是色胺酸和维他命B6的超级来源,能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忧郁的情形。苹果的芳香成分中醇类含92%,羰类化合物6%,可有效的镇静兴奋的中枢神经,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樱桃中的花青素,可以降低发炎。改善因长期面对电脑而诱发的头痛、肌肉酸痛等毛病。同时,我们建议陈锐的母亲在早晨起床梳洗片刻,茶余饭后包括后来在学校的午休时间播放一些风格古雅,旋律优美,舒畅闲静的古典音乐或是轻音乐来消解焦躁的情绪,促进多巴胺回路的活化。
6.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睡眠时大脑会分泌跟情绪有关的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两种神经传导物质,及时补充大脑的需求,促进短期记忆固化成为长期记忆。难怪有人说:“希望孩子学得好,就要让他睡得饱。”
时效·后续
在多方的努力下,渐渐地在临近中考只有3个星期多点时间里,陈锐总算有了些起色:肯到学校来上课了,尽管不能全部弄懂各类题目但在其父亲的协助下,各门功课的节奏还能跟得上。情绪保持得也较为稳定。在中考当日的中午,家长还特意安排了陈锐在其外公家(考点附近)午睡了片刻。最终,他以近42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自己满意的职业学校。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
……在随后的日子里,每到教师节,他的母亲都会来看我。这既令我感动,又让我悲悯不已。感动的是家长对我一如既往的信任,忧虑的是在就学一年多后,个别老师与同学的漠视与误解,外公过世的刺激…..陈锐又再度陷入了“失魂落魄”的境地……。
后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正因为真实所以才有记录下来的必要。不是每一棵草都能长成参天大树的,不是每一朵花都绽放光彩艳丽的。我们想做的和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也正是这有限的一点想法,一点行动,才为像陈锐这样特殊困难的孩子争取了一种希望,一种可能。
参考书目
①《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洪兰(台湾)/著)
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
③《高考状元妈妈的“教子经验”》
作者:陈思明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浦东新区新浦路61号
邮编:200123
手机:13301851527
邮箱:csmzypcs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