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美红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马步初级中学 江西省宜春市 336100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关注并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切实做好多元智能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同时还可以为今后有关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鉴于此,教师在展开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对多元智能的开发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多元智能的特点,从而科学、有序的对其进行开发,以期发挥多元智能最大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初中学生;生物课堂;具体方法
就目前多元智能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颇多。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学业上的负担,有不少的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明显偏低,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自然探索能力明显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对于多远智能的开发产生了严重的扼制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提升,进而导致学生多远智能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希望能够借助多元智能的开发来助于学生参与生物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着重培育和发展初中学生多种智能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强调学生语言职能和数学逻辑职能的培育和发展,而忽视了对其他一些多元智能的挖掘,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着自身综合素养低下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做出调整,着重去改变传统的生物教育模式,多试着在课堂上去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将一些多元智能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有意识的去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比如,在“两栖类和爬行类”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其一,为了实现对学生语言智能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说一说”的方式在课堂上谈一谈自己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认识和看法。其二,为了实现对学生空间智能的培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利用“画一画”的方式来试着绘制出自己脑海当中自己认为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应该长什么样子的以及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区域。其三,为了实现对学生人际智能的培育,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总结和说明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其四,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你比划,我来猜” 的活动。通过学生模仿并比划一些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学生肢体运作智能的培育。
二、深度研习生物教材,依照学生智能类型调整教学的方法
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在开展多元智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学生智能类型的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学而生自己优势的智能最大程度上加以发挥,弱势智能得以有效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展开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深度研习教材内容,有选择性的去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出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不同智能的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的特点,为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为所有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扎实基础。又要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多远智能的潜力和作用。比如,在“我国的珍稀动物”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自然探索以及语言方面的智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一种珍惜的动物进行学习和了解,并将这种动物详细的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介绍,以此来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最大程度的发挥多种智能潜力。
三、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帮助学生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信息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推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并致力于借助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来提高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效果。而想要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做好教学的评价工作。
例如,在“物质运输的器官”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从而借助评价来发现学生的潜能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准确来说,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既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去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又要深度研习教材,依照学生智能的类型来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和优化。另外,教师还应该对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从而在课后的反思和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体技能以及丰富的潜力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鹏.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03.
[2] 王飞.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