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美霞
惠民县第三中学251700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变化背景下,对新时代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新思维新能力逐渐地成为了与新时代人才紧密相连的词汇,而想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就需要做好教育工作,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按照社会需求,积极地进行教学形式的改进,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这一课堂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前言:
生物在高中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探究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而上述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达到的,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只有不断的优化生物教学形势,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灵活的使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形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参与度
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应当占据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但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此并没有清晰的、明确的认知,习惯性地占据了课堂的主导位置,并将自己的主观思维作为制定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的唯一参考依据,致使学生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学习模式,课堂状态低迷,学习没有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后,“以人为本”成为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应积极地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对生物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改进,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另外,由于生物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解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应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生动化形象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现生物知识。
例如:在学习到高三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 人与环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实现自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教育部门在初中才设立了生物课程,但在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仅仅是让学生对生物拥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未做出更深入的探究,高中才是学生系统化的学习生物知识的阶段,但由于高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剧增,而教师急于追赶教学进度,为一轮二轮等复习环节争取时间,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受,将大量的生物知识压缩传授给学生,并且安排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不连贯,致使学生身心俱疲,逐步的对生物知识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过程过于艰难,所学内容晦涩难懂,走向生物课堂的边缘位置,导致学生的生物综合学习水平止步不前。对此,教师应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调节授课节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吸收,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性。
(三)理论实验相结合
高中生物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与记忆的内容较多,进而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撑,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中有效地内化所学的知识。但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多数教师对此并不重视,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上,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一味地灌输了大量的生物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较为浅显,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学生仅能按照模板答题的情况出现,一旦试题中出现无法预估的变量,学生将无法正确答题,致使学生的生物综合学习成绩波动较大,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为学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拥有检验所学的生物知识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到高三生物人教版选修三《 2.1?植物细胞工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组织的培养试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够为高中生物学科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将创新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生物课程中,同时,不断地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汲取其中的精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创设更为优质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唐林函.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84.
[2]景雷.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农家参谋,2018,(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