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 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小学 252000
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课堂语言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语言才是好语言。
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
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一、课堂语言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工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施加特定影响而进行的言语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信息的传递和教学内容的转移而进行的,并且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但它往往又是以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为主。
1、课堂教学语言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通俗易懂
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一个紧扣教材而又符合儿童特点的导语。比如我在讲《怎样加快溶解》这节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你们喝过鸡蛋汤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提出:同学们,想一想鸡蛋汤里的食盐跑到哪里去了?这样,就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引入了课堂,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而具体,便于学生理解。
2、课堂语言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规律。例如我在上《有趣的磁铁》这节课时,有一个认识磁铁的环节,即给磁铁“命名”。我考虑到对于三年级的儿童来说“命名”这个词比较陌生,于是就用“起名字”代替“命名”,这就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而又明白,而生动形象、富有逻辑的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语言。
二、教学评价语言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1、激励评价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
或因性格内向而羞于发言,或因基础不扎实而对老师的问题没有把握。那么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在教学《土壤的种类》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前几天,吴雨涵的妈妈给吴雨涵带来一些土壤,吴雨涵把它放到了清水里。我问她:“你有什么发现?”她回答说:“有气泡冒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他回答道:“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我说:“你回答的非常好,要是声音再哄亮些就更好了。”在课堂上,我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告诉学生说错了没关系,只要开动脑筋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就是好学生。有时我也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了,举起手来了!”“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问题最多,思考得最快?”这些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俗语云:“树怕剥皮,人怕激。”课堂评价得及时恰当,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三年级一班上课时,刚走进教室,发现班里的学生特别乱,只有几个同学安稳地等待老师上课。我看到这种情况,告诉学生:“大家不要乱说话了!”然而,这并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这时,我换了一种评价方式:“同学们看看一组和二组的同学都坐好了,还有个别小组的同学没有坐好,咱看看哪些小组的同学坐得最好!”话音刚落,全班鸦雀无声,大家都坐好了,等待老师上课。
3、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既能给学生努力的方向,又能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策略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引导。我在给三年级低龄儿童上课时,常用“你特别爱动脑筋,善于发现和回答问题,让大家禁不住地为你鼓掌喝彩,老师就喜欢你这种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这样的语言,不但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且更能鼓励同学们积极上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说明教师积极向上激励语言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啊。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意灵活表达,其效果既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其荣誉感,也不能言过其实,让学生盲目自大。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使用,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宜采用比较平静的语调,避免优生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傲气,让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小学儿童的玩心重,那么怎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来营造一个“玩”的氛围,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这也是发展高效课堂,调动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越是宽松、活跃的“玩”的课堂氛围,越能激发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是在这种“玩”的教学场景中迸发出来的。如高声喧哗下的激烈讨论、手舞足蹈的比划;小组间的合作实验活动;成功后的高声欢呼等。为了尽可能地营造出这种富有生机的教学场景,教师可以在有趣的基础上,大胆适当地用“亢奋”的语言来“鼓动”每一个学生,从而让他们快速进入兴奋状态。
总之,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语言,才是课堂教学最需要的语言,也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最佳语言。
参考书目: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激励语言在课堂上的应用》
《课堂语言中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