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李敏
[导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是学生与先秦诸子思想碰撞的途径
 
        李敏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
        摘要: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是学生与先秦诸子思想碰撞的途径,是学生理解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本论文在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视域下,提出高中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健全学生人格;整本书阅读,丰富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理解;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
        先秦诸子散文有别于同时期的历史散文,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文言文,先秦诸子散文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上,善用修辞带有色彩,句式严谨工整。文章风格上多采用论说的形式,通过论说来表达观点,阐明道理。先秦诸子散文的内涵在于通过文章所表达出的古代先贤的智慧、志向以及深刻的道理,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先秦诸子散文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具备文化传承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其次,要结合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先秦诸子散文中体现的思想内涵;最后,引导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习惯,从而加深对先秦诸子散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职业,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教育理念也一直在更新,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被正式提出。先秦诸子散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精神都是语文教学需要重视的。语文教师要具有一种发掘探究的能力,挖掘出先秦诸子散文当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不能够仅停留在文言翻译,高考考点的讲解,更应该认真带领学生感悟文化精神。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十分关键的,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不可只见其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先秦诸子散文所带来的人文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先秦诸子散文对于高中生来说的教学价值。如荀子的《劝学》这篇课文教会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更加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庄子的《逍遥游》告诉学生“追求精神世界自由”,人若想有丰富的底蕴,就必须要“积厚”,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无论是时代因素,还是课程要求,又或是出于对学生学情的关注,语文教师都必须要清楚先秦诸子散文具有极高的文化教育价值,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与时俱进。
        二、情境教学,健全学生人格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画面或者场景,让学生进入场景内画面内,使学生产生一定的主观体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带动学生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之时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声音营造情境,在表演中感受情境等等。在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的地方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在表演中感受文化内涵。例如在讲授《寡人之于国也》这篇先秦诸子散文时,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梁惠王和孟子,通过揣摩角色内心,用对话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课文,在过程中学生会对人物形象认识得更加清楚,丰富内心体验,从而感受到孟子语言的魅力,逻辑智慧以及《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的孟子关于治理国家之大义。

还可以通过声音,视频或者语言描绘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解《逍遥游》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之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介绍庄子,“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思想之光可以照亮前行的路,在乱世之时,庄子用他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来看待世界,他要挣脱这混乱世界的束缚,他要打破这世界的规则,他不要位高权重,他不要满身富贵,他要追求自由,追求心中真正的自由”,在描述之时可以配上音乐来烘托氛围,或者通过播放简介庄子的短视频的方式来导入本节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会让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先秦诸子散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先秦诸子散文中体现的思想内涵,从而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文化,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
        三、整本书阅读,丰富文化内涵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所入选的篇目,首先先秦诸子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的中篇目并不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三篇,分别是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庄子的《逍遥游》,篇目较少。其次,教材编者考虑编写教材的实际情况,对先秦诸子散文进行删选,仅节选一部分选入教材。基于以上的实际情况,学生难以通过“树木”而见“森林”,学生理解先秦诸子散文中的文化内涵就不够全面。例如荀子的《劝学》,《劝学》一文是《荀子》这部著作的第一篇文章的内容,在编入教材之时进行了删减,节取的三段内容,注重强调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把此篇仅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的文章来讲解,但是探究荀子的思想主张后便会得知,荀子注重“礼”,“礼”才是荀子思想主张的核心,那么《劝学》作为《荀子》开篇第一文,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对学习方法、态度以及意义的论述了。“礼”的建设离不开学习,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建设“礼”。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来全面分析先秦诸子散文,不能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加不能够断章取义,要将节选篇目与整部著作进行关联,从中全面感受先秦诸子的思想。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与探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也要从整本著作当中对先秦诸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思考,将教学任务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可以在一学期或者两学期内开展《荀子》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读《荀子》全书,借助工具书梳理书中内容,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每周在课堂中开展一次讨论活动。通过通读《荀子》全书,探究《劝学》背后蕴含的更深刻的思想内涵更透彻的理解先秦诸子散文中的文化精神。
        四、结语
        本论文尝试在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视域下,构建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开展情景式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带领学生体悟情感,以情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候文华.先秦诸子散文文体及其文化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王加.先秦诸子散文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冯为民.语文微探究教学的文化传承与理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07).
        [4]陈美霞.论《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学对中学生的影响[J].现代语文,2014,(10).
        [5]马国平.先秦诸子散文教学方法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