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
摘要: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意蕴美。高中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审美情趣、优秀文化传承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古诗词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本文结合部编新版必修上册高一文课堂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导向下提升高中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语言建构与运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四个维度,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引导与促进作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导向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是构成一切文本的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注重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从语言角度着手,通过优化诵读教学,着眼语言品鉴力,使学生形成语感;深入挖掘,提升语言表达力;注重积累,加强语言整合力。
一、优化诵读教学,着眼语言品鉴能力
俗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多记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具有很大的帮助,诵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更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诵读时,弄懂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作者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景下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与此对应诗歌的节奏也各有差异,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轻松欢快又时而舒缓悠长。因此,读懂古诗词的韵律能更好地把握其妙处,只有把握好诗词的外部韵律节奏,才能更好地进入诗歌内部,去品味作品的情感内涵。比如在学习《琵琶行》,诵读第2段时,读前两句,情绪应有变化:“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关于描写音乐的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把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二、深入挖掘,提升语言表达力
首先,巧创情境,培养语言感知力。
情境创设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文本情景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降低其理解文本内容的难度。当然,教师的情境创设可以通过队中多样的形式呈现,比如一段想象性的描述,一幅图片、一段视频、一曲音乐等等,这些情境都能都可以帮助学生创设理解诗意的氛围,提高学生探索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教师在进行《声声慢》这首词的教学时,在课前五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让同学们沉浸在淡淡的忧伤和委婉缠绵的氛围之中,提前李清照的孤独之意和相思之苦,用美妙的歌声中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接着教师可以示范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李清照的独居之寂寞、丧夫之哀、亡国之恨,学生在老师示范朗读之后,伴随音乐,齐声诵读《声声慢》,在诵读声中感悟清照之“愁”,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其次,思考创作,促进表达多样化。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授之以“渔”,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去,借鉴教师的鉴赏思路,学生也应尝试学会自主独立鉴赏古诗词。一节课中,教师若花大量的时间在讲解诗句大意上,一方面破坏了诗词的美感,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便丧失学习与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思考力,才能使古诗词教学生动、高效且有趣。教师可在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结合注解简洁明了的疏通大意,在课堂结束前布置少量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完成《登高》教学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在完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新课授受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思考词作者苏轼在屡遭贬谪的人生境遇下,登临赤壁,虽感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孙权年少有为、运筹帷幄,在赤壁之战中建立丰功伟业,但依旧能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迈豁达之语。对比自身,当自己的人生面临挫折时是如何应对的。
三、注重积累,加强语言整合力
积累与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技能。特别是古诗词教学,尤其要注重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加强对古诗词知识等方面的积累,以积累促进语言整合能力的提升。古诗词学习离不开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作品的正确解读离不开学生扎实的基础和丰厚的文学底蕴,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知人论世。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对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进行对比,例如,在对李清照的词作进行讲授时,可以对其前后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品鉴。如从李清照的《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开朗活泼快乐的李清照,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经历了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的悲戚人生历程,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在这首词中我们读到的是情愁、家愁、国愁。
四、结语
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思维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审美鉴赏性等诸多方面,这些都与语文核心素养不谋而合,而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方面的培养都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教师要在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论来促进高中古诗词教学、改进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多做尝试。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 魏志军.“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J].学语文,2018(5):8-10.
[3] 陈凤娟.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