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清远小学 652100
摘要: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写作教学指导的高耗低效现象,教师怕教,学生怕学、怕写,要么就是胡编乱写一气,严重偏离了习作的目的和意义。如何让学生把自己所认识的、思考的、感悟的,用文字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确实让很多老师大费周章。如果能从阅读与积累、准备与选择、指导与习作、讲评与修改四个步骤循序渐进来推进,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高耗低效、阅读与积累、准备与选择、指导与习作、讲评与修改
说到作文,没有几个学生和老师不头疼的。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老师们也是非常困惑,到底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内容选择、提炼主题、布局谋篇、潜词造句、表达情感······哪一项都少不了,于是老师们巴不得每一次作文课都无一缺漏地给学生讲写作的“理论”,希望孩子们能从中“悟”出点什么来,哪怕是受到点启发也好,可经常让我们失望的是:老师们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们大多听得似懂非懂,稀里糊涂,还是写不出几篇象样的作文来。经过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一点方法,和老师们一同探讨。
第一步:阅读与积累——厚积薄发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书读得多了,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我们班的课外阅读从一年级的下学期就开始进行了。(因为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汉语拼音,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拼音,才有开展课外阅读的先决条件)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所以我请家长给孩子们准备的大多是配有插图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又好看,内容又简单——其实,就跟幼儿园大班的阅读等级差不多,只不过是孩子们能自主识字了而已,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为此,我们班设立了图书角,每个孩子都往图书角里充实进了至少一本课外书,每天中午我提早一点来,就在讲台前面看书,孩子们也跟着我一起看,我还准备了一些糖果,经常向爱读书的孩子发射“糖衣炮弹”,这样一来,读课外书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以至于每天中午,只要看到我一进学校大门,孩子们就都进教室里去安静地看书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后来,我们班还制定了阅读管理办法,规定了每天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1、2年级时每天中午15分钟,晚上回家再读10分钟,3、4年级时中午15分钟,晚上20分钟,并由家长负责签名,还选举了专门管阅读的班长,使班级的阅读正常化,直至习惯化,再加上每年学校读书节时“阅读小博士”“阅读之星”评选的催化作用,孩子们读书的兴致更高了。我还利用读书指导课,教给他们摘抄、背诵精彩片段、写阅读感受、作标记、写批注等方法,促使他们不断地积累(其实,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技巧)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和培养孩子们阅读。“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惟有充分的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准备与选择——有的放矢
在习作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尤其是在写到学生不熟悉的事物之前,材料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习作前的准备主要包括活动准备、心理准备和材料。上完22课《雾凇》后,要求指导学生描写雪景,我可犯难了,雪对于生活在昆明的我们可是一个稀罕物,别说四年级的的孩子很少甚至没见过,就连三十好几的我也没见过几次,学生既无直观形象的认识,更别提产生感情了,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雪景的词语,这样,学生在习作前有了一定的词语储备量,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准确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进行描写,已经相当不错了。
再说,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感知到一些别人的写作方法,在自己写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摹仿,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呢?当所有的准备工作结束之后,面对大量的材料,剩下的就是“去粗取精,弃伪存真”的选择过程了,对材料的筛选与运用,应该遵循“材料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主要依据具体的习作要求而定。
第三步:指导与习作——舍末求本
我认为习作的指导应该本着“有侧重点,小而实”的原则,一节习作指导课,要有针对性地就某个习作要点进行指导,最好能收到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试着运用的效果。一次,同事在指导“人物动作描写”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就运用一段话作为习作的范文,让孩子们不断地读这篇范文,从中引导孩子们讨论得出人物动作描写应该注意:围绕一个内容,连贯的动作,准确使用动词,通过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某种品质。小小一段话,在老师的反复引导和孩子们的多次读中,实实在在地挖掘出这么多的“习作要领”,这都得益于该教师“小而实”的指导思想。同事在课后反思说,本来这段范文中还涉及到人物的心理描写,这对体现人物的品质也有重要的关系,可是他最终决定一节课就选一个重点来指导,这样学生的收效可能会实在一些。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孩子们对照着自己总结的习作要领,在老师“有坡度”的铺垫之下,都完成了一段人物动作的描写。在写作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突然有一个字不会写,或者实在想不起来这一部分该怎样写,如果就此停下来,本来后面已经有的思路就会被打断。我交给孩子们的办法是:可以跳过。先把自己有“感觉”的部分写出来——反正是草稿,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了,千万不要错过自己“文思如泉”的时刻,等写完这些以后再回读,也许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又有了可写之言了。
第四步:讲评与修改——精雕细琢
1、精当讲评,为“改”奠基。在学生习作时,我就有意识地留心“有特点”的作文,每种层次选择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依据师生共同领会到的“习作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2、修改习作,交流评议。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习作认真地读一遍,对照“习作要点”和教师讲评时的建议,想一想自己的作文存在哪些大的问题,首先要把习作修改到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保证了习作符合要求之后,再把自己的习作多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3、自己修改满意了,再把习作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内互评、交流,推荐“最佳”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评,提修改建议。被推荐者读习作时,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把他“偷过来”记录起来——可以是选材新颖,开头结尾前后照应,也可以是几个词语,甚至一句话,只要你觉得是文章的亮点就行。
4、再次读自己的习作,看看自己“偷到”的东西能不能用,结合同学、老师的意见各自修改习作。二次生成习作。
5、习作修改之后,每人必须请2名作文能力比自己强的高手,二对一地再次修改习作。(为了防止学生们把人家写得好的地方改没了,要以尊重作者的意愿为前提,商量着一起修改)
习作教学虽然是语文的重头戏,但它不可能独立存在,它是孩子所有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如果能按照以上四个环节和步骤去做,日结月累,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程度。
参考文献:
张利.让习作教学"接地气"——小学中年级实践作文策略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6).
潘晓红.起步作文,重在引导——提高中年级作文水平的四步曲[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