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欣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湖学校 467000
关键词:主题图、选择内容、实践操作、合理利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给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赋予生机,让数学变得自然亲切,拉近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资源。下面谈谈怎样有效的利用主题图,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怎样更好的使主题图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一、深入领会主题图含义,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主题图”的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数学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所学知识。如二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主题图中,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学生看图后通过探索、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
二、依托主题图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数学教学内容“重视过程,要求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要求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要求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教材编排的主题图充分体现了这些基本理念,教学时要有效地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为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主题图的教育价值,改进教学行为,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全面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如:一年级在学习“分类”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分分学习用品,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在学习“认识物体”时,让学生带来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在学习“第几”时,仅有情景图中人物五人排队买票,让学生说说位置,填一填,很难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几和第几的区别。教学中,我让学生模拟排队买票,并且随着队形和人数的变换,让学生说出每队几人,每人的位置是第几,从而让学生対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加以区分。这样学生在自己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三、准确把握教材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其抽象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或表象的支撑。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中,许多教学都是在课始引进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出乘法算式,或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或观察课件演示的拼摆过程,得出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4×3=12,6×2=12,12×1=12,从中谈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做没有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只把主题图作为了开门砖。其实这部分知识属于“数论”内容,相当抽象,教师要尊重教材所作的变动,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纵横联系和促进学生达成数学理解等角度领悟编者的意图。
教学中如果让学生通过拼摆,引导学生对照相应的拼图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进行意义建构更加容易理解。如对照4×3=12和拼图,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并让学生看图感悟到,这里的“4”是每排摆的个数,相当于长方形的“长”,“3”是摆的排数,相当于长方形的“宽”,“12”是两者的乘积,相当于长方形的“面积”。
又让学生通过操作或看图感悟到,找一个数的倍数,其实就是用小正方形摆大长方形,只要把每排摆的个数,即长方形的“长”摆成这个数,根据摆的排数,即长方形的“宽”,算出总个数,即长方形的“面积”而已,从而根据概念的意义,建构找的方法模型。如找3的倍数,就是先每排摆3个,摆1排,即3×1=3;接着摆两排,即3×2=6;再摆3排,即3×3=9;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很快会对数学的学习形成“模型思想”,培养几何直观等数学素养。
四、灵活使用主题图,动静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教材中的主题图包含着内容、情节等因素,这些内容、情节都是静态的,静态的画面形象可感,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表达图的含义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有时静态的画面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和透彻理解内容、情节的“过去”与“现在”,不能帮助学生科学分析和正确解决主题图中的问题。有时,将主题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者将主题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
总之,“主题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素养的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充分认识主题图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主题图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服务,为知识的生长和发展服务,为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服务。
参考文献:
1、肖祥森:《“主题图”要注意深加工》,《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4年11月出版。?
2、闫海英《小学数学主题图旳有效应用》《教学研究》2010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