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王进民
[导读] 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具有个性化

        王进民
        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中心学校牙胡教学点    572214
        摘要: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具有个性化,作为教师只有沿着学生的这种差异开展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尊重认知差异的数学教学应关注阅读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权,给每个学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创造环境,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个性化解决,并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体验。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遵循小学生认知差异,开展数学有效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认知差异
        引言:教育教学活动是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塑造人的一种行为。因为每个小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理论,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模式,从而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以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组织缺乏对学生认知差异把控的表现
        一是课堂设计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这会导致师生互动不足,互动过程短,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参与性不足。同时,在面对困难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认为学生不提问题,就是会了。教师这种不积极、不负责的教学态度引导,导致学生有时会因困难而崩溃,或由于对教师的反感而厌恶数学课。二是课程安排不合理,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上存在不足,很多教学设计过于紧凑。老师提问后,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也很少。学生自制力不足,上课分心,教师也无暇顾及,导致学生课程学习的不平衡。一些师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交流,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缺乏一定的手段,导致指导策略出现漏洞。
        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思维认知
        数学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认知结果。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需要注意课程内容和任务目标的差异化设定,重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合理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意识,为学生努力思考创造机会,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思考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意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刺激学生努力提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探索。
        (一)坚持学生为主体,关注个性表现。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开发,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于自主性强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相反,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不应盲目批评,应正确引导,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实践证明,探索数学问题总是有一些困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汇集所有学生的力量,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轻松多了。对于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可以聚集所有成员的智慧,弥补每个人能力的不足,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变得热情起来,这使所有的学生都从中受益。例如,对“克与千克”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收集各种包装上现实质量的数字和符号,比如麦丽素的包装上有90g(克)、一瓶汽水包装上有2kg(千克),以及对商店里各类商品的价格进行拍照,比如鲤鱼12元/500克、葡萄2元/千克。教师将这些内容收集起来,用于课堂情境创设,比如分组角色扮演购买东西的过程,使学生参与其中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游戏来带动学生的情绪,以数学竞赛的开展可以激发竞争意识,以实物或精神奖励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竞争过程中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三)开展分层教学。教学内容的分层要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及对相应的知识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一些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点的全部掌握,但有些可能是一知半解,还有的是无法理解。对这种初中生理解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先对基础层面的知识进行讲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掌握,然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并对部分学生提出要求,进而再对深层次的内容进行了解,针对的教学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学指导也需要分层,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在运用知识解题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探索。不同层次学生对同一道练习题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对练习题的做题效果也是有要求的。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指导上的分层。
        结语:只有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才能深刻理解知识并将其内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改善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柳淑鑫.认知学习理论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分析.农家参谋,2020(02):266.
        [2]张秀花.基于儿童认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2):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