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华
33018319910930****,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精细化管理必须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对于每个环节都要求必须做到精密、准确。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要从缩短工期、减少投资成本的角度,全方位做到细致化管理,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精细化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针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深化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和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
1 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概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对房屋建筑质量要求也愈加苛刻,为了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上脱颖而出,建筑施工团队必须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现场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孕育出全新管理办法。“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重点优化,改变原有施工路线,增加对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降低施工企业资本的投入,避免出现铺张浪费的问题发生,提高建筑工人施工效率。精细化管理理念出自德国汽车生产管理模式,该理念的实施降低了德国生产企业20%资本投入,增加40%生产效率,在合理监管下公司基层职员工作压力大大减缓。改革开放后,我国各行各业开始引入各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而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进入到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改革契机。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落实施工基本责任,使施工责任精细化、明确化、基础化,激发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进而提升建筑质量管理提升。在建筑施工团队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遵从国家法律法规,以安全、环保、节能、低碳为施工建筑理念。此外,施工团队管理人员在与施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时,也需要参考国家法律法规,在合同内容中凸显出项目管理细节、工程施工细节、工程质量管理细节、安全标准细节,并将各个管理细节融合在一起,形成精细化施工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施工团队管理者才能够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同时推算出施工进度,促进施工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2 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措施
2.1 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应用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善施工制度,将材料、技术等管理工作有效落实。材料管理方面,需要将施工环境、气候因素、人员素质多方面问题考虑进去,并做好材料储存及管理工作,对施工过程各项物资分类存放。为展现精细化管理技术运用优势,可利用自动化仓储以及物资运筹学相关理论,对于仓储容量科学设计,并对材料的占用指数进行合理调整,材料储存成本不断降低。管理过程,可利用BIM技术对于材料管理场地进行模拟,并对材料追踪管理,采用智能化方式完成质检工作,从源头保障材料质量。为保证材料安全,需要设置24h值班制度,保证材料安全。材料使用期间,对于可回收再用的材料,要做好回收重新利用工作,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节约成本。针对技术方面的管理,可通过审核与排查,将上述内容,作为管理基础,在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通风、供电、照明等系统,辅助现场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安全,有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管理过程,关注施工方案的全面审核,使图纸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做好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尽量规避交叉失误出现。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将现场人员责任有效落实,对于现场展开精细化管理。此外,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还可引入智能监控,对于施工现场展开动态化监督与管理,严控不同施工流程以及工序,及时找出现场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迅速采取处理措施,使管理过程更加及时。通过上述管理模式的建立,保证精细化管理在施工当中的顺利应用。
2.2 确定完善施工方案
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具备完善的方案作为指导,对于施工材料采购过程合理安排。与此同时,强化使用合同管理,具体方案制定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2.2.1材料的采购
需要完善质检工作,在材料入库之前,检查其是否有质量问题,以免存在质量隐患,影响施工质量,增加材料采购成本。在入库时间的安排方面,需要结合施工进度,保证材料供应,尽力缩短备料时间,以免对施工质量以及进度造成影响。利用精细化管理手段结合施工进度实际需求,控制进货时间,以免由于材料供应因素影响进度。
2.2.2材料供应管理
在材料供应数量方面的管理需要科学,由于建筑施工材料消耗量相对较大,施工期间,还需对材料供应的数量合理控制。不可过多储备材料,应该通过采购管理方法,由相关人员对计划采购清单以及材料库存精准核算,结合施工进度,对于采购数量合理安排,切忌施工现场材料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等问题。
2.2.3采购价格
需要秉承成本节约这一前提,及时展开材料市场调研工作,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保证材料采购价格合理,禁止“高价”、“低价”等采购行为的出现。
2.2.4设计施工图
设计施工图期间,可利用BIM技术完成图纸绘制,建立模型,展开质量检查,对于施工重点做标记,及时优化图纸内容。针对施工内容,及时记录,填写施工报告,管理人员需要保证信息获取精准度,将施工资料完整附带在管理资料后面,保证施工过程所有信息明确呈现。管理过程,需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找出管理要点,对于施工图纸以及方案展开深度研究,相互协调不同部门,以完善的计划,展开精细化管理。
2.3 强化环境管理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需要管理人员高度关注现场环境的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施工之前,对于环境全面调研,分析施工的主要因素,具体可从地质、气候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还需关注地下管线敷设情况,通过完善的环境信息调研,指导施工过程方案的制定与优化。与此同时,环境调研还能找出施工期间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有效控制施工进度,使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环境管理还需做好环境监控相关工作。具体施工期间,需要关注现场环境的清理,使环境整洁,规范施工。对于现场环境风险展开深度分析,以全面管理和控制作为原则,不断优化管理方案,结合施工技术以及工艺运用要求,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使各项工序在优良的环境当中展开。
2.4 提高人员素质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需要从施工团队素质角度出发,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针对管理岗位,可采取分层培训工作模式,将管理者责任层层划分,按照岗位职能差异性,使管理人才各尽其责,在岗位上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管理人才培养期间,需要重点让其明确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熟悉精细化管理施工方案的制定流程,掌握工作方法,能够对施工进度有关信息展开追踪,提高职业素养,保证管理质量。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需强化施工队伍团队意识的培养,通过现场培训,提高人员质量意识,以严谨的态度,参与不同施工流程,使施工质量不断优化,配置施工资源,使各项成本可控。此外,还需对施工重点技术展开分析,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质量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具体施工时,能够规范操作。
3 结束语
总之,精细化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团队管理者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只有在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使其拥有团队归属感,完善相关管理内容,才能使建筑团队在建筑行业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精细化管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主要趋势,该管理模式可以控制建筑项目整体质量,降低建筑行业投资成本,实现建筑项目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陆培争.基于BIM和大数据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
[2]满建慧.铁路工程造价超概算原因分析与超概算控制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0(4):104-105.
[3]宋森华.BIM在道桥施工中作为信息载体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20(2):70-72+7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