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晗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生产技术水平及建筑科学技术能力正在快速提高,多种火车站站房综合楼建筑数量开始急剧增多,具有空间大、功能丰富及形态变化多样等优势,但随之而来的火灾隐患问题开始突显。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疏散问题
1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困境
1.1超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主要为商用建筑,主要用途是大型商业中心或者商业综合体,仅有较少的一部分是商业性质住宅。相较于普通住宅建筑,商用建筑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内部结构,更多的电力设置与配套设备,且存在大量的可燃性商品与易燃易爆设备。因此,需要较大对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消防能力监管力度,着重优化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从而提高建筑的防火、控火能力,提高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系数。
1.2超高层建筑的人群疏散难度系数较大
一般情况下,一旦出现火灾事故,超高层建筑内的电梯等设备就会停运,且有限的消防通道难以在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疏散出去,从而加大了人员安全维护难度。此外,我国现有消防车的主要是100m、53m与32m云梯配置的,很难对超高层建筑中部以上的位置进行室外人员疏散与火势控制。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消防通道、消防电梯与消防避难层的设置,从而辅助室外消防控制,提高建筑内部的人员疏散能力。
2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理念
2.1遵循防火疏散设计规范
结合现有对城市建筑防火能力建设监督经验,充分考虑防火疏散设计中的人员疏散要求、建筑实际情况、建筑高度与内部格局,提出能够符合超高层建筑内部实际情况的防火疏散设计策略,满足地区有关部门提出的“规范”,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整体防火能力,保护建筑内部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2.2关注超高层建筑的火灾荷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消防安全水平与内部的火灾荷载能力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建议干预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与室内装修、验收环节,严格检查超高层建筑内部的功能区域规划、各区域面积规格、建筑实际用途等,从而保证火灾荷载能力。
2.3遵循“防灭结合”原则
近两年,我国各地区纷纷对消防机制进行改革与调整,积极转变消防职能,倡导“以防为主”的理念,致力于不断提高城市内部建筑的防火能力。因此,建议在防火疏散设计方面结合“防灭结合”的理念,加大防火设施的安置力度,对各类火灾隐患进行检查,将火灾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3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对策
3.1科学规划区域,提高疏散效率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建议结合上述的“超高层建筑内部容纳人员数量较大”的防火疏散困境,从建筑内部区域规划角度徒手,科学开展区域规划设计,丰富各区域防火功能,以此提高超高层建筑的疏散效率。一方面,建议利用大量的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具有较强防火性能的材料,装置各个功能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则能够将火势控制在某一个独立区域之内,避免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内,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能力。
3.2强化建筑质量,提高抗火灾能力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建议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入手,对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进行验收,全面检查建筑内的防火等级标准、防火设施设置与疏散能力,从而为超高层建筑的抗火灾能力提供有力保证。一方面,考虑到若建筑内部出现火灾则会出现温度不断提升的情况,当室内温度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就会影响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使用情况。因此,要严格检查超高层建筑内部的各部分材料,比如:钢架材料、地面材质、墙壁涂料材料、各种金属设施材料质量等,通过提高各种材料的防火参数强化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强度,优化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火势迅速蔓延的情况下出现大部分坍塌的情况,有效规避二次损耗。此外,还可以从建筑主体结构设计阶段进行控制,考虑建筑结构的火灾防控能力,从而提升城市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消防防火水平。
3.3优化消防电梯设计,提高建筑疏散能力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建议优化消防电梯设计,考虑超高层建筑内的人口容纳情况,调整消防电梯的数量、规格参数等,从而提高消防电梯的人员疏散能力,强化建筑的整体疏散能力。通过调整消防电梯的设计及布置情况,可以帮助消防人员将各种消防器械有效运输到建筑内部,以此弱化楼层高度与消防车辆规格高度的影响,还能够及时遏制浓烟流动速度,避免火灾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优化消防电梯设计还能够促使在建筑内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快速撤离现场,避免在火灾控制的过程中形成人流对撞,从而保证火灾控制效果,提高人员疏散效率。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关注消防电梯的安置位置,保证其能够满足各个区域人员的疏散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消防电梯能够连接建筑内的各个楼层,保证数量符合人员疏散标准。3.4健全超高层建筑防火措施,保障内部人员安全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建议关注超高层建筑内部的防火疏散基础设施,保证防火设施质量良好、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则能够利用防火设施控制火势,为建筑内部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建议关注建筑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淋系统则能够及时发出自动警报,将警报信号传输到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打开湿式报警阀,启动喷水泵,实现自动喷淋,尽可能的控制目标区域的火势。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建议考虑屋顶安装形式,从而满足火灾急救需求,保证建筑内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建议在消防通道、楼梯通道等位置设施消防低碳;一般情况下,在超高层建筑等商用建筑内部铺设低地毯,采用表面喷涂的方法在地毯表面喷施阻燃剂,且质量符合国家消防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能够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3.5设置内部避难层,强化防火疏散功能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建议在内部设置防火避难层,容纳暂时不能够疏散的人群,进一步强化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能力。一般情况下,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楼层较高,整体高度过高,即使贯彻落实上述全部防火疏散功能设计,仍然会存在少数人员无法及时疏散的情况,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考虑到火灾避难功能,在建筑天台区域设置避难层,促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将暂时无法疏散的人群集中于避难层中,保护这些人员的人身安全。关于避难层的设计,建议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中间区域或者是上部区域,控制不同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差在50m左右,且保证设置至少一扇可开启外窗,控制避难层的内墙防火等级≥1.00小时,至少选择使用乙级防火门。
4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对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建议要关注现阶段常见的防火疏散设计问题,把握科学的设计理念,分别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提升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等级,以此完成对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能力的监督与控制目标,为地区人民的火灾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过程中,建议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建设、防火疏散设计方面进行调控与干预,分别关注超高层建筑内部区域规划、建筑整体质量、消防电梯设置、内部避难层设计、防火设备措施设置情况等,提高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能力。
参考文献
[1]沈金鹏.超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疏散问题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8(8):66–67.
[2]张娜.超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疏散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4189.
[3]赵璐.超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疏散问题探讨[J].新材料新装饰,2014(9):438.
[4]刘文贤,丁晓含.超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疏散问题探讨[J].门窗,
2015(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