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宏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镇铜钱小学
摘要: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很大比重,每个任课教师都需要在此部分投入较多精力,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而努力。与此同时,从一直以来的工作经验可知,学生做为教学对象,是教师研究引用具体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不容忽视。综合以上所述,在当前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有必要重点基于以生为本理念探究总结系列教学训练措施,科学指导学生阅读实践,推动其阅读能力迅速增强。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教学思想慢慢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认识到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开始理解并遵循以生为本理念,只为更好地完成具体教学工作,但实际有时候受种种因素影响并不能达成所愿。鉴于此,实际在以生为本理念指引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们就有必要时刻关注随时可能变化的现实学情,同时需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活动,从而不断完善具体阅读教学行为,为切实达到预期目标而努力。
一、鼓励课前自主阅读预习,奠定良好课堂阅读教学基础
一般而言,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们通常难以高效理解掌握教师所讲内容,无助于顺利教学。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就有必要鼓励学生课前自主进行阅读预习活动,奠定良好课堂阅读教学基础,益于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实际正式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们阅读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之前,我就为学生们布置了一定课前作业,鼓励学生们进行一定自主阅读预习学习活动。具体而言,学生们需要在字典等工具的辅助下通读课文,消除阅读障碍,同时了解课文所讲主要内容。接着,学生们就有必要在我所设问题的指引下独立进行深一步的阅读探究活动,尽力挖掘课文内涵。除此之外,我还对学生预习提出了系列其他详细要求,鼓励他们自主高效阅读预习。这样,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前努力掌握尽可能多的课文相关知识,为他们接下来参与正式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使他们能够迅速理解掌握我所讲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顺利积累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迅速增强自身语文阅读能力。
二、合理设计提问辅助教学,启发学生深入阅读理解课文
从一直以来学生们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表现看,他们很多人都因为思维等方面的局限而难以迅速探知文章内涵,无法高效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由此,实际针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各任课教师就有必要合理设计提问加以辅助,有效启发学生深入阅读理解课文,为学生迅速实现预期阅读学习目标增添推动力。
例如,平时课堂上引导学生们阅读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的时候,在努力按照计划进行分析课文以及教授阅读技巧等工作的同时,我还选择合适时机向学生们提出了系列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如“从文中‘终于到了星期六……演出的那个时刻。’这句话中‘终于’一词可以体会到‘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文中‘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哄堂大笑,请问同学们是否知道原因?”“文中‘我’发出疑问‘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请问同学们是否知道?”等等,要求班里每个学生根据课文独立思考解答。这样,在上述恰当问题启发下,几乎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以激活,开始有意识从多角度切入分析课文内容,所以慢慢地就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最终顺利掌握课文思想主旨的同时,有效锻炼提升了阅读能力水平。
三、布置个性课外阅读任务,促进学生高效拓展阅读能力
通常而言,在课堂上基于教师指导完成基础性阅读学习实践任务之后,课下继续参与阅读锻炼活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有益于他们巩固课上学习成果的同时进一步锻炼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由此,每一次完成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任务之后,考虑到班级学生各方面差异,教师们就有必要为学生们布置个性课外阅读任务,促进学生高效拓展阅读能力,最终切实达到预设学生培养目标。
例如,平时基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不仅传授给了学生诸如阅读技巧等多元知识,同时还组织学生们参与了系列简单训练活动,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临近下课的时候,我通过简单测试了解了各个学生当前的阅读能力水平,同时还了解了他们的阅读喜好等,接着根据所得信息将他们划分到了不同小组。在此基础上,我就向各个小组同学推荐了不同的阅读文章,要求他们深入阅读的同时加强交流讨论,以进一步高效锻炼阅读能力。这样,班里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因为针对性拓展训练而进一步增强语文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学习要求。
总之,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针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每一个任课教师都需要正视传统教学不足,积极引入以生为本思想理念,并据此加强教学探究革新力度,以在各个阅读教学环节引入更加科学适用的教学引导策略,创设优质阅读教学训练环境,益于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稳步增强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麦楚仪.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6(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