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李政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李政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胡集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朗读教学渐渐被人们所引用,运用在各种各样的语文课堂中。换一句话说,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让语文回归本真,改善过去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亲身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朗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所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感受魅力;培养思维;加深情感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完全由教师来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对于语文这样的语言类学科来说,渐渐就会形成听读以及默读的习惯。因为教师很少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这就会产生一个弊端,为今后的学习带来隐患。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对,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朗读。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广大师生有一定的帮助。
        一、帮助学生感受魅力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大多数是让学生自己听读或者默读,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还无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这说明,教师对朗读还不够重视。很少有教师去给学生讲授朗读的方法,这就无法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文章。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言语材料,同时也可以形成学生的语文语感。如果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阅读朗诵,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去感受文章的语言节奏,从而在脑海中显现出课文中人物的形象以及发生的画面,同时让学生走进语文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
        例如,我们在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会带领学生深切地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首先,我不会给学生讲授一些繁杂的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培养朗读的习惯。我会让学生打开课本,带领他们朗读三遍,在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声音打开,同时将课本中的画面呈现在自己脑海中。在第一遍朗读完之后,我会用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比如,我们将文章中“慈善”这个词换成其他的词会怎么样?这样效果会不会变好呢?于是我就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将这些词代入课文中,再阅读一遍。学生就会发现,还是原文的词汇更加美妙。然后我再让学生带着感情读第三遍,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有所感悟。


        二、培养学生语言思维
        我们在反复朗读语文课文的过程中,要避免默读以及通读的长期练习,要大声地进行朗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联想以及想象,进而发展自己的语言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特别是在教导学生学习一些文学作品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置身其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文章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朗读的时候,学生会自动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演变成有趣的、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语文知识。
        例如,我在讲授《天净沙·秋思》时,我会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诵。因为我知道,很多学生对于古诗有着别样的情怀,他们对于古时候的文化很好奇,但是又觉得太难,从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于是我让学生将本篇文章朗读四五遍,从而达到背诵的程度。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渐渐地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在古道上有一批瘦马,它顶着西风艰难地向前行驶。作者描绘出了一个非常凄惨的场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将这些场景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渐渐地去理解作者当时经历的事情,从而与作者进行时空对话。
        三、加深课文情感融入
        朗读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的,有些学生认为朗读只是大声地去读课文,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还要注入情感,让语文成为精神的音乐。我们可以在朗读的时候融入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对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有着真切的体会,这样才是真正的朗读。学生学会带着感情去朗读,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然后学生才能自行进行感悟。如果教师上来就给学生讲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朗读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我们在一起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父亲要给儿子买橘子,让儿子在旁边等着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一个词“蹒跚”,这个词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体现了父亲此时的身体状况,同时还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去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我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些问题。我会引导学生进入语境,有感情地朗读,切身地去体会一下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全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学生朗读完整篇文章之后,就会对这篇文章的整体大意有所了解。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我们要让学生从过去的默默读书变成大声朗读,甚至是带着情感进行朗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白朗读带来的好处,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也有着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覃创慧.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及评价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6(12)
        [2]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