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维品质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李敏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李敏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修订后的新课标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思维品质培养应该成为也已经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育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但是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权威控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思维品质的培养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通过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获得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将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作为重点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就是思维培育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质量的基础上,最终关注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功能。本文尝试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融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展开探讨。
一、巧借文本创作空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借助阅读文本中创作空白并进行深入分析,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有利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文本中作者“笔所未到,意有所忽”的空白之处打开学生思维角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指导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置身文本之中从而形成创造性发现。
        例如,《祝福》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可恶!然而……”四叔说。而关于谁“可恶”,“然而”什么,文中没有具体交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省略”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进行思维发散,去推断作者省略掉的鲁四老爷的话会是什么。关于“可恶!”可能是鲁四老爷在骂祥林嫂婆家的人可恶,因为婆婆抢走祥林嫂,从而产生一种“假正义”的感叹;也可能是祥林嫂婆婆来闹打搅了他的安宁,所以他觉得祥林嫂婆婆很可恶;还可能是祥林嫂招来的“麻烦”让他觉得祥林嫂可恶等。“然而”后面的“省略”又代表什么呢?可能是鲁四老爷老好人,假斯文;可能是对婆婆处置祥林嫂一种含蓄的认同;还可能是鲁四老爷的心里对封建夫权主义的认可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省略处介入艺术空白,细致观察、精确理解、见微知著的去体会作家“无字处皆有其意”的文学艺术形态,在创造性发现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矛盾式发问,引发思维冲突
        矛盾式发问是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在把握问题矛盾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过程。思维冲突是思维主体的一种认知状态,这种状态下原始认知结构与新认知不能包容,或是不同思维主体对问题存在认识性差异。引发和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就是思维高度活跃伴随始终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思维深度的过程。
        例如,在《小狗包弟》中,作者巴金对小狗包弟的感情线是“快乐——忧虑——轻松——沉重——歉疚”。前后矛盾的感情线源于文革时期,小狗的出身可能会使作者一家遭难,于是巴金将小狗包弟送到了手术台上。

此处教师可以尝试这样设问:
        问题一:这样通人性的小狗,的确很讨人喜欢。不过,他怎么会变成“包袱”呢?
        问题二:作者把这个“包袱”送走了,送走之后为什么会羞耻和自责呢?
        教师通过矛盾式发问,使学生深入文本,体会矛盾点,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充分理解包弟变成“包袱”的原因是因为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有瑞典旧主人,它的身份会让作者一家被批成“通敌叛国”,而且养狗在文革时期会归为“四旧”。并且在文革时期,没有人敢收留包弟这种身份的狗,作者只能把小狗送上解剖台。但是小狗是无辜的,所以作者一直在忏悔和自责。结合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感受在文革时期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对于送走包弟这一行为,作者的无奈和忏悔。教师抓住文本中看似矛盾处进行分析,在作者是否应该安心这一问题上,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和思维碰撞,最终找到思维统一点,使学生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进行深入感知,同时思维得以向深刻性延伸。
三、广泛开展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辩证思考
        比较阅读作为思维训练和测试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开阔学生的思维域,引导学生辩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师说》的教学中,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师道的主要思想是:师者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为师,不应该因为地位、贵贱、年龄的差别,就不肯虚心向人学习。但是透过韩愈的观点,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文本,体察韩愈的思想。在与全文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比较,韩愈抨击士大夫们轻视师道的同时,提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通过辩证地思考与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韩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思想上是进步的,但是仍然存在极大的等级观念和历史局限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视角往往会随着文本的表层含义形成主观认知,且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存在差异。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在阅读文本时能够客观且全面地思考问题、辨析观点、评价人物、品评文本,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打开辩证思维视角,突破单一思维模式,用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学习中形成辩证思考的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四、结语
        思维培养是优化我国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从语文阅读教学着眼,将思维培养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并提出“提升思维品质”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力求能够为执教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杨盼盼.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邓占云.运用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8).
        [4]陆芸.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思考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5]李娟.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经验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本文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省级课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