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魏茂珍
[导读]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内容当中有着大量需要学生背诵和记忆的文字
        魏茂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学少小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437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内容当中有着大量需要学生背诵和记忆的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枯燥乏味的记忆和背诵当中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记忆和背诵又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思路,立足于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现状的分析,并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优化意见,使课堂教学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一个不断提升知识储备量,初步积累生活常识,掌握语文这件工具的过程,更是学生了解汉语文化,深入学习母语的准备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语文以及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不高,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中,发挥最大的潜能去接收教师传递出的信息,无法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那么,身为一名小学语文的任课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展开论述。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调
        纵贯线性的语文教材,教材中的课文虽然都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挑选,但课文的内容正在逐渐与时代脱节,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学生难以将课文与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相结合,产生全新的理解。
        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传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以及带领学生剖析课文当中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从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有效性不断下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也会在此过程中逐渐消磨殆尽,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方法死板
        在以往的一段时间中,教师对于教学习惯的沿袭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同样有着明显的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性的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空间,并且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境地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一直沿袭着同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而言,在同样的教学方式下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好感度持续下降,把语文课程的学习视作一种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加剧教学有效性的下降。
        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推动力,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带来正面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教师能够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去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完成学习任务。

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课文内容,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成绩便能够自然而然的有所提升。
        例如,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原因以及经过、结果。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的将课文内容与视频中呈现的画面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产生更加鲜明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当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便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期待之情,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当中表现更加出色。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
        语文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且体现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可见,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吸收知识,就需要抓住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含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所谓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想接近,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并且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学生引进其中,带领学生在情境当中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充分的融入课文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便能够更好的体验课文,进行沉浸式的学习,从而产生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的方式,初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请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家庭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欢度春节。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绪便会被教师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为教师讲解自己的春节经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春节中常见的物品,如窗花、红灯笼、鞭炮模型等等,进一步强化课堂的春节气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沉浸其中。在完成这两个步骤之后,学生便能够真正的置身在情境之中。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并请学生将课文当中所描述的北京春节文化与当地春节文化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如此一来,教学有效性便能够进一步提升。
        (三)通过巧妙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
        课堂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便显得至关重要。明代学者陈献章曾经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两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学习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意思是说,教师想要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的成绩不断提升,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鉴于此,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堂提问的机会,更加巧妙的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去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逐步消除学生内心对于教师的畏惧,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把三张画着不同的马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并在其上标注出上等、中等、下等。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孙膑应该使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帮助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呢?”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自由讨论,在集思广益的环境当中,学生们畅所欲言,得到了很多有趣的方法。在听取学生的发言之后,教师开始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思考出的方法,重新阅读田忌赛马的故事,从而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思考课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高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4.
        [2]魏九彪.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