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传统文化整合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郑玉宝
[导读] 所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已有的、过去的、长时间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
        郑玉宝
        福建省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  邮编:361001
        摘 要:所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已有的、过去的、长时间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其与小学语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更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品性和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促使学生积极发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且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要。但是,实践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仍然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对单一、教育方法与实际脱离等问题,难以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是唤醒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索课堂知识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有滋有味、生动有趣,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伦理、强调理智和智慧、有独特审美意识等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环境。同时,从小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优化语文课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激励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真正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游山西村》古诗词教学时,为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向学生介绍“春社”民俗信息,为学生直观呈现春社饮食。包括社酒、社肉、社饭等等,讓学生更加了解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过图片感知春社社祭活动的隆重,知道活动期间会有大锣鼓、花灯等游行队伍,还会祭拜土地公公,放烟花。当学生掌握了诗中蕴含的民俗信息之后,再为学生解释诗句含义,带领学生细致解读诗词意境。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激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诗词内容。
        二、营造氛围
        在对学生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时,除了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平台,还要利用好教室、图书馆等环境,以营造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在教室里,可与学生一起合作张贴一些优美诗句。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图书角,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教室图书角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课间,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一些课外古诗文,细细品味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可组织学生围绕“清明节”这个主题设计一次黑板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语文课上学习的内容,将板报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其一是说一说“清明节”的由来。其二是写出关于“清明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古诗文。其三是结合课外资料,总结清明节习俗。

在黑板报设计期间,学生将在良好氛围熏陶下主动学习关于“清明节”的传统文化知识,认真品味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相关古诗文内容。
        三、多元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讲究教育方法多元化。首先,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开展“国学小组”“书法小组”等活动。其次,以竞赛形式,组织各种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再次,巧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特定情境。小学生往往有着爱表现的天性,所以,要想集中学生注意力,需科学选用教学手段,以取得更为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入这样一句导入语:“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有四本名著始终闪烁着光芒,你们知道这四本名著吗?”当学生正确回答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后,顺势导出《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接着,借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直观呈现北魏、西蜀、东吴三国形势图,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然后,以“图片+文字”形式为学生介绍故事中的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物。同时,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中“草船借箭”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发展,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段历史文化学习中。
        四、开发资源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应尝试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在运用好课本教学资源基础上为学生开发丰富的课外资源,借用课外资源拓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范畴,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悟,吸取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且自愿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当中,主动腾出一些课余时间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为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可为学生介绍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弘扬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如《论语》《春秋》《道德经》《庄子》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这些经典著作。通过对这些课外资源的阅读,学生将慢慢养成仁爱之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由于课外学习环境更为轻松,学生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
        综上可知,为点燃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作用,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营造积极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以多元化教育手段,向学生渗透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方面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8):45.
        [2]刘晨.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J].情感读本,2018(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