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依来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瓦尔学校 61675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自然也面临着适当优化以更好提升教学效果的问题。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问题引导,落实启发式教学;活动探究,实现思维升华;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自然也面临着适当优化以更好提升教学效果的问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原则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启示。
一、问题引导,落实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潜能,而新课改则提倡启发式教学,通过合理的引导来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获知结论,由于这种理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灌输性,所以也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可以提出“两条直线掉在一张很大的纸上,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出现怎能的情况?”此种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而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上述教学过程就较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启发式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促使其发现生活中、身边的垂直与平行现象。相对来说,这比灌输色彩浓厚的讲授式教学要有价值得多。
二、活动探究,实现思维升华
在课堂上开展数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背景下是比较少见的,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则明确提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一般来说,数学活动带有较强的探究性和趣味性,需要操作实践来完成,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达致思维升华锻炼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以从面积的“积”字入手,通过学生的拼摆、圈画,把长方形的面积与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从而打通数和形之间的有机联系。
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身动手摆一摆,在直观到想象中可以实现思维的两次升华:
第一次升华,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多少个长度单位,就能想象出一行和一列能摆出多少个相应的面积单位,这是学生由一维的线升华到二维的面;第二次升华,学生已经知道要想知道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就是要知道长方形面里面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要想知道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只要知道一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就可以了。一行面积单位的个数和行数与长和宽的长度单位个数建立联系,这就是学生由二维面到一维线。学生在猜想,推理,验证,概括的学习过程中,就自然构建了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一模型。换言之,学生动手动脑,从具象到抽象,从表面到本质,在推理与想象中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从而经历“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模型”的过程,这样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求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并深刻感受并理解公式背后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的一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是数学素养的直接体现,更是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并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开始先让同学猜一猜“姚明”的身高,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猜”的学问,继而引出“鸡兔同笼”问题,介绍它的来源并让学生翻译原文,让学生了解原题的意思。“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我将原题“原头数量35”改为8,将“原脚数量94”改为26,这样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方法,先是让学生“猜”鸡兔数量可能的情况,然后引出表格,继而小组讨论探索出列表法,并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总结鸡兔数量变化,腿的数量变化。介绍列表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假设法:1、假设全部是鸡;2、假设全部是兔;两种情况的解答,并通过幻灯片的动画帮助理解,让学生上台展示过程,从而总结假设法,总结两种方法的特点。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有效地渗透了相关数学思想方法,使得鸡兔同笼这一经典问题充分发挥其数学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问题引导,落实启发式教学;活动探究,实现思维升华;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总结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优化问题。本文一些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梁玮.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才智, 2018(12):155-155.
[2]易立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 亚太教育, 2015(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