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张涵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摘要】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建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目标,寻找文学欣赏活动的价值定位;通过教案分析、观摩课评议、录像反馈等方式,探索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中从选材、导入、提问设计、加深体验、环境互动到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指导策略。
【关键词】文学作品 欣赏活动 指导策略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幼儿前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任务。作为一种文化传递行为,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是一个由欣赏主题对文学作品中承载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联想、理解、体验、评判、价值认同、内化的过程。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时幼儿对文学作品进行重新建构和再创造的过程,对促进幼儿语言、智能、情感、审美能力、价值观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多方面价值。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对幼儿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感染、美的陶冶。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创造性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根据现实情况,分析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由于幼儿教师文学素养水平有限且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此类活动的开展难以达到课程设计者期望的质量要求。具体表现为:在目标和功能上,过分关注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强调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却弱化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主动构建与创造;在学习方式上,过多地采用单一的感知记忆,而忽略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意境感受、意义建构,更忽略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愿、情感的体验、合作分享与创造性想象。这些状况都表明目前的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难以发挥幼儿文学作品的多方面教育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教师缺乏具体有效的知道策略。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应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文本解读者和意义建构者,需要我们做认真、深入的思考。
二、重建活动目标,找准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的价值定位。
文学欣赏活动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并沉浸于文学活动的过程。儿童文学作品是以精炼、生动的文字,表现儿童真挚感情世界的人和事物,重视意象的浮现,营造音韵、图画美感的意境,让幼儿乐于阅读且能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欣赏活动是一个能实现儿童发展的过程,它最能集中反映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思维能力及情感体验。
文字欣赏活动的目标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第一,作品审美。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的突出功能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具体包括语言与韵律美、幻想与想象美,而活动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在审美过程中实现的。第二,作品体验。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应由从对作品做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感受,强调意会、体悟。第三,作品情感基调。引导幼儿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想象,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再现作品。第四,激发想象,以多种方式再现作品内容。
三、依据欣赏过程,探索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对作品意境和情感的体验,是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各阶段,应当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前期经验的准备是加深体验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即将欣赏的作品内容,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和体验,并在活动开始时配合相关的谈话和讨论,唤起幼儿原有的经验和体验。通过教案分析、观摩课评议、录像反馈等方式,我们总结出了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在选材、导入、提问、体验、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选材策略
文学作品的选择是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总体上要求作品的复杂程度较低,作品应当情节简单、主线分明、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趣味性强。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选择的作品应当有所区别,如关于故事的选择,小班的故事简短、主线单一、角色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有一定的韵律感、循环中有变化;中、大班在选材上,应选择作品情节较复杂,多主线、语言优美、丰富而有变化的。
(二)导入策略
导入是引导幼儿为即将开始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做好心理准备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稳定幼儿情绪、启发相关经验、营造情绪氛围等方式,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不同年龄导入方式也各不相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宜多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中、大班的幼儿有了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欣赏活动的经验,这对于即将开始的欣赏活动是很好的基础,有助于幼儿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进行作品感知活动之前,可通过谈话启发幼儿的相关经验和情感体验,以便于幼儿对作品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三)提问策略
提问是利用作品引发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地感知作品内容、体验作品情感、评价作品形象及其行为,从而提升幼儿欣赏水平的重要方式。常用提问方式有:事实性提问(如故事里面都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某一个角色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果关系分析提问(故事里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评价性提问(如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个故事美吗?美在哪里?)。
针对不同的年龄,提问的方向应各有侧重。小班多用事实性提问,且不要求幼儿按照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回答,只是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给以归纳;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应强化因果分析提问关系;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要强化评价性提问,引导幼儿对故事和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道德评价和美学评价。
(四)体验策略
角色行为扮演是在幼儿对作品和角色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幼儿重复作品中角色的行为、语言、表情和神态,促进幼儿体验相关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表现和表达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体验;通过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如在欣赏故事《小蜗牛看姥姥》时,对于“小动物的游行、爬行、飞行速度”,较难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扮演小鸭子游泳、梅花鹿奔跑、大雁飞行来让幼儿加深体验。
(五)多媒体使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欣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发展文学想象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教师要逐步减少多媒体的使用,以提高幼儿依靠听觉和想象力理解的能力和欣赏水平,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顺序依次为:动画故事课件、静止画面课件、声音课件。如《笨狗熊的故事》中,播放课件时让“笨狗熊”提问:“你觉得我哪里最好笑”“为什么说我是一只笨狗熊”,然后再完整欣赏故事课件。其中,在小班多可使用完整的动画故事课件,在中班多用核心片段课件,而大班则多用静止画面课件或者不带画面的声音课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周兢. 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9.
【3】袁爱玲,何秀英.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