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应用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裴立华
[导读] 数学这一学科相较于其他的课程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课程的学习后,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习的难度就会加大,年级越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就会越难保障。
        裴立华
        德州市新湖北路小学,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数学这一学科相较于其他的课程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课程的学习后,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习的难度就会加大,年级越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就会越难保障。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因此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但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往往会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更谈不上能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安排而表现出无所适从,不能有效的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均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来定论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没有认知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一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但由于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时常会避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走为考试成绩服务得捷径,造成理想与生活实际相背离,这也是教师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利用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将数学中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功能来讲授教学的知识,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知识点,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进行《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导入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并让学生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可以先由学生读取信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提出“①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多少公顷?②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多少处?③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多少处?④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⑤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等。首选对于“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多少公顷?”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学生:“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讲解时,让学生试着思考,怎样用线段图来描述信息当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画线段图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注意要把谁看做单位“1”,要平均分成几份”,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跟进指导,选出有代表的作品,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讲解画线段图的过程。利用线段图,让学生加深了对本题的理解,并让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梳理了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解决做好了铺垫。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知识的学习,使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趣味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能愿意去学,才能高效的完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一课的学习,对于学习圆柱的组成,教师让学生分组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再看课件,使学生再次明确圆柱的面,明确圆柱的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猜想圆柱的特征。对于圆柱体面的特征,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其特征,并画一画,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最后把圆柱体实物上的两个底面撕下来,比比它们的大小,从而得知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对于圆柱体的高:首先了解什么叫圆柱的高。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知道圆柱有高低之分,从而引发学生急需知道圆柱高的概念的欲望。接着出示圆柱高的概念:师:“什么叫距离?(两底面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认识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师生互动:教师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让学生找到圆柱的一条高,并画下来。接着问还能找到圆柱的另一条高吗?让学生再次找一找,画一画。通过互动,让学生知道,从圆柱一个底面的一点向另一个底面做垂直线段都叫圆柱的高,这一点可以选取在底面的任意一点上,所以这样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也就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测量的话,量哪里的高最简单?让学生明白从圆柱一个底面的圆周上向另一个底面圆周做的高测量最简单。教师拿出自己所带的圆柱体实物,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圆柱的高,量圆柱的高,老师再次示范画、量圆柱的高的规范的操作方法。通过测量,使学生彻底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突破了以往只教学圆柱两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的思维定势,从内外两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圆柱的高、画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以故事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丰富教学的内容
        小学生对于有趣的故事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中适当的融入一些数学故事,使学生能获取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故事来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进行故事的引出时,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过于深奥,以免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故事的讲解时,需要结合教学的经验对教学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进行《完美的图形——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π导入相应的故事,讲述阿基米德在π的研究中所做的贡献,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圆探究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展开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生活中关于数学的一些小故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家如:泰勒斯、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艾萨克·牛顿、麦克劳林等名人与数学这门课程之间发生的小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效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以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式能有效地降低了小学生对课堂产生的疲倦感,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丽.以生为本,构建趣味课堂——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10):240-241.
[2]黄荣近.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2018(31):176-176.
[3]赵士伟.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现状及探究式教学在综合实践中的应用情况[J].考试周刊,2017(63):125-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