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忠
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观音中心学校 4427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与学生认知的连接,从而构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区域的授课模式,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良好品格的养成,增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
在本文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游戏教学法、生活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三个角度融入,并在此过程中,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目标,真正注重打造具有生本性质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促进他们小学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构建游戏与数学知识的连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游戏中,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创造性,拓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增强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引入学生熟知的游戏情形,调动他们的游戏热情,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运用数学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制定如下的游戏规则:此游戏由两位学生完成。一位学生负责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另一位学生负责结合前一位学生的描述,进行猜测。这种游戏设置的目的是: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图形,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在此,教师运用文字,简要描述学生的游戏情境。小洛看到三角形,迅速地说道:“有一种学习工具。它具有测量的功能,而且这个学习工具名称的前两个字是一个种图形。”小陈说:“三角板!是三角形!!”通过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在紧张的游戏氛围中,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图形,猜测图形,最终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使用生活教学法,提升知识运用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到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理解能力,获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讲授此部分知识,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知识。为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运用生活化实践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在此,教师运用文字,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简要表达。小洛说:“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帮妈妈买洗衣液。妈妈给我了50元,一瓶洗衣液的价格为25元。阿姨找给我25元。”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地思考,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合作教学法,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还应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真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的综合提升,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本文注重从合作教学的角度授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制定具有竞争性的合作目标,真正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良好品格的塑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制定如下的规则:教师随机在多媒体上,展示五道题。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需要完成各自的问题。假如一位学生回答错误,则本小组此次的答题成绩作废。与此同时,为了让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具有高效性,教师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相应的小组划分。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了不拉低本组的分数,积极地学习相应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在提升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天性入手,注重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竞争性的教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思考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明.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章世倩.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