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伍渊泼
[导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伍渊泼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325000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深入教材,明确重难点知识体系,开展多样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
        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教师较为关心的话题。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要掌握问题的形式,继而采取相对应的方法进行解决,并注重课堂的教学成果,以此有效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1高效课堂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
        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降低,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化思维。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带领学生明确数学内容的核心,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2现阶段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因为教师没有注重课程的总体目标,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思考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具有间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并采取单一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无法理解自身的学习问题,没有实现良好的互动。同时,教师太过注重形式,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课堂实质性的内容,教学进度缓慢,分不清重点环节,不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3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备课
        为逐步实现课堂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教材、教师用书等方面深入掌握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稳步前进。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教育理念,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丰富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而后积极运用教材,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灵活变换教学模式,对课本进行补充说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二)》时,教师要查阅大量资料,积极备课,进而实现高效的教学成果。

教师要依据先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合理设计导入内容,帮助加强学生对平面图物体的认识与理解。而后将距离与方向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在教案上记录台风与城市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接下来,教师要设计两种方案,一种是学生快速掌握基础定理的习题,一种是学生对位置与方向方面还是不理解的内容,充分考虑上课情况,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3.2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最新说明: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利用班级现有的教学工具创设情境,继而加强学生对抽象化内容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而后,教师也可采取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引领学生深入掌握重难点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一)》时,教师就要借助班级的教学工具,创设情境,指引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明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课件中显示不同的人物,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从而导入新课内容。其次,教师在说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时,要借助先前篮球运动的成绩带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20%与1/5?的区别,规范学生对百分数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继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3.3开展训练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因为知识的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数学内容的逻辑思维没有深入的认识,无法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教师在说明完课本的内容后,要借助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际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而后在练习时,教师要呈现问题的阶梯形,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逐步引领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基础定理,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在的关系,继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逐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在课前全面备课,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后借助班级的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并训练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此不断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闵令兵,李成宝.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8).120-120.
[2]羊锦冰.试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3).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