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导思议展评检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摩擦力》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王亚南
[导读] 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王亚南
        河南省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200
        摘要: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就“6+1”导思议展评检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此为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指导。
        关键词: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  高中生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常常无法掌握其方法,导致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并且教师在平时采用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动学习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物理技能和素养得不到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6+1”导思议展评检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物理课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述新课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导入新学的内容,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摩擦力》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汽车在雪地上很难行走,而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而导入新课的内容——摩擦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依据提纲,自主思考
        当教师引入了新课的内容后,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给出的提纲进行思考,并结合课前预习将疑惑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在课中进行探讨。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例如,笔者在创设完教学情境后,给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大纲:1.摩擦力;2.探究实验: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让学生通过阅读大纲猜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加以思考和总结。
        三、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总结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探讨,进而在不断地思考中将问题进行解决,得到一定的认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
        例如,在《摩擦力》这节课中,笔者提出了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探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哪些因素影响摩擦力?之后学生们通过探究,并设计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验证。


        四、展示结果,提出质疑
        当小组合作完成后,学生要将探讨的结果进行展示,并提出质疑,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同时还对结果进行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五、教师点评,补充拓展
        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点评,在点评中总结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对其中的不足加以补充,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拓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
        例如,笔者对小组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第一小组中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自身的质量有关,第二小组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度有关……,之后笔者就这一成果做出补充:无论大家在探究哪种因素时,必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因素的唯一性和针对性。
        六、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设计当堂训练,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构建知识框架,最后在训练中找到学习的方向。,最终让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中找到不足,加以完善后进行自我提升。
        例如,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练习:
        小明用力拧瓶盖,发现瓶盖上有很多竖纹,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竖纹的作用是_______,拧开瓶盖后插入吸管,就能把饮料吸进口,这是利用了_______。
        七、布置作业,实现迁移
        最后,教师在讲述完一节课后,还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作业中让学生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进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最终在不断地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提升自身的物理技能。
        例如,在学习完《摩擦力》这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了迁移,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重为5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其他条件不变,当拉力增大为1.8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2.很多时候我们在洗完澡后,涂护手霜时,我们发现经常拧不开瓶盖,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且提出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探究课堂知识,并且加强与教师的互动,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值得被教师所推广和应用,最终能够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和价值,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岳.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徐五健.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品牌,2014(08):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