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周敏群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
        周敏群
        彭山区第二小学  四川省 眉山市 620860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瞄准知识与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把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理解和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把陌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熟悉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之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心体验,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开始知识的学习:“中秋节的时候你们喜欢吃什么?”“月饼!”学生异口同声。“老师有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到几个月饼?请你们用掌声来表示答案。”“啪、啪!”学生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老师有两个月饼,也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到几个月饼?”“啪!”;“老师只有一个月饼,还是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月饼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同学突口而出“半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勾起了学生们的感受。“你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半的意思吗?”学生纷纷画出图或线段表示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这样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探索的新知,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二、探究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数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利用,而是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对教材的具体情节和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呈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在学生学习“周长”时,将学生带到学校的花园里,找出有哪些形状的花坛,并让学生绕着每个花坛走一周,由此认识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呢?讨论方法后学生再分组开展测量和计算,最后全班汇报,确定各种图形周长的最佳计算方法。这样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去,使探索的问题生活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教学“空间与图形”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样将课本上探究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借助学生生活获得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有力地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理解数学
        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与教师的语言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接受,没有一个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号时,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编成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前大于号,尖尖在前小于号,两个兄弟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区分两个符号。像这样生活味十足的例子还很多,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把比大比小说成“排排队”等等。这些情趣化感染力极强的生活语言,像“催化剂”一样,顿时可使课堂沸腾,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的色彩。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数学
        数学知识必须运用于生活才能最终服务于生活。传统的教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课外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研究、探索、解决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生活中时时要用到估算,学习了“估算”的知识,让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再对比实际所用的时间,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习了长度单位,布置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学会了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算一算自己卧室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去找找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等等。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作业,学生兴趣倍增,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让数学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总之,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原型相结合,让数学富有生活气息,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