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的设计方针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杨欢
[导读]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往往能够使学生在课堂评价的反馈之下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活动,以此使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同步发展。
        杨欢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中心小学校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往往能够使学生在课堂评价的反馈之下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活动,以此使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同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评价环节的有效性,开发出课堂评价的更多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在教研工作中做好课堂评价的设计方针研究工作,以此促使教师更加有方向性地组织课堂评价活动。
        关键词:课堂评价;小学数学;设计方针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身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教师必须通过课堂评价环节的设置以向学生提供课堂实践中的反馈,从而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审视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结构的优化与综合能力的发展。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课堂评价环节的设计缺乏变化,导致课堂评价机制难以进一步得到教育意义的开发,使其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出辅助学生的教育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在教学研究活动中针对课堂评价的设计方针做好相关研究工作,以此为评价机制的创新提供方向。
一、以鼓励性为方针,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的学习自信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主观影响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只有使学生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理,才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使其能够自信地提出问题并大胆地尝试解决问题,以此优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课堂自主思考提供助推力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建立起学习自信心理,教师应该首先将鼓励性作为课堂评价的设计方针,以此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评价中的积极反馈作用下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我认知。
        例如在《小数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班级学生结合以往课程中所学习过的分数乘法、除法等相关的计算知识对本章节的具体内容展开了自主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独立的思考活动建立起对计算知识的联系性认知,并从联系性中尝试理解将要学习的小数除法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在课堂中引导班级学生将自己尝试探究所形成的理解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则系统地听取了学生的展示成果,并作出了相应的分析。

在之后的评价环节中,笔者秉持着鼓励性的设计原则,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表扬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思考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并辅以委婉的形式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了评价,并以鼓励的话语引导学生再次做出针对性的思考,这一鼓励性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认识到自身学习活动闪光点的同时,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再次思考环节中,使其真正在教师的鼓励下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勇敢地面对探究问题积极地尝试。
二、以启发性为方针,引导学生自主反省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课堂评价进行设计,教师同样应该将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作为核心,要做到评价不能过于直接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而是应该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对自身独立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继而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结构的目的。为此,教师应该将启发性作为评价的设计方针之一,使评价能够以相对委婉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自主反省活动。
        例如在《观察物体(三)》这一章节的学习活动中,笔者通过对学生课堂解决问题实践的观察认识到,班级部分小学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略有不足,所以在实际的几何观察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于是笔者在评价环节中利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通过委婉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思考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利用评价给予学生反思方向,使其能够在教师评价的引导下真正反思自身的学习不足,进而在深化对不足的认知中得到学习结构的优化。
三、以多元性为方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评价环节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在评价环节中更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将多元性作为评价环节的教学设计方针,使学生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角色,以此促使学生收获更加主观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更新与优化。
        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课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在课堂中引导班级学生针对课程中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了相互评价,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环节的主体角色。在相互评价彼此探究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始终将自身的探究成果与同学的探究模式进行对比,进而使其在对比中更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成果,并从同学的探究成果中吸取可取之处,从而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
        综上所述,只有将鼓励性、启发性与多元性作为课堂评价的设计方针,才能使课堂评价环节更加符合于现阶段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与数学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发挥出辅助学生客观审视自身学习活动的作用,带动学生的有效进阶。
参考文献:
[1]胡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3).
[2]孔凡哲,赵晶,马丽.中小学数学口试评价设计的实践操作要领[J].创新人才教育,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