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龚劲松
[导读] 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学校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龚劲松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内容提要】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学校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班级志愿服务中,可以开放学生的服务视野,促进学生自控自约,发展学生主体感悟。通过举办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一个志愿服务章程,打造一个志愿服务团队,从而将班级志愿服务工作推向新台阶。
        【关键词】志愿服务精神;班级建设;中学生素质;践行
         一、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意义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学校是弘扬践行志愿服精神的主阵地,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精神意义尤为重要。
        (一)培育新时代的有担当的青少年
        新时代的中学教育要更加关注于实际的情况出发,它不仅仅取决于遗弃老旧的观念和教育方式,更取决于多方位和全面地分析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他们所能适应的方式,是要围绕着学生在思想、观点、实际生活的问题。志愿服务对于学生来说其实算是必修课,在新的形势之下中学生的思想文化也会有多元化的转变,他们与社会与各个地方的交流也更加的频繁,因此在校园文化的教育之上应当更加积极地去应对,来彰显出整个校园乃至国家的向心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校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班级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思路和策略,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育生态,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笔者将“志愿服务”引入班级建设之中,创新了班级建设的新机制,将班级推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所谓“志愿服务”,是指“服务”理念下,由学生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班级建设,为班级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性活动。“志愿者服务”通过协调、引领、激励和服务等方法,强化学生主体体验,达成思想共识,凝聚团队力量,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班级建设新境界。班级“志愿者服务”具有开放、引领和体验的特质。
        (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志愿服务精神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盛的表现,文化自信与否代表了这个国家繁荣昌盛的程度,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快速提升,也使得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与崛起的道路。古往今来,任何新事物都要经受实践的洗礼,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也彰显了中国的不同角度的价值度量和不断进取的状态。通过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育人,是一种传播中华正呈现连绵不绝的发展机遇,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式。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存在的不足
        (一)形式主义严重
        许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心,但此种好奇心大多也只是短暂的。在进行班级志愿服务中,或许在当时吸引了许多的学生前来学习与活动,但同理,如果有另一种新鲜的事物发生那么也会随之转移其注意力。虽然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多方面的影响,但如果真正的重视起来其他的外在因素都并不是问题,学校过于注重形式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雷锋是临时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种形式主义使得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志愿服务精神,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其中,体会到其中的知识、情义和深层意思。从中也可以体现出了学生在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上,其实是存在知识匮乏和意识淡薄的,过多的形式主义不仅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许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活动形式单调
        虽然在对学生的教育里经常会强调重视实际的结合,应当将践行志愿服务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但是却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与生活相结合,许多的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社会实践都仅仅是存在宣传上,办黑板报、开班会、到小区打扫清洁卫生……这些活动行式也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要深入实践活动,因为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可能会出现乏味的情况,因此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特征,从口头到实践全方面地去展开,勇于开拓,与现实生活情况相结合。其实,在班级这样一个小的社会里,可加以利用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如义务讲解、作品义卖、山区支教等等,如果好好的加以利用,志愿服务精神将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以深化。
         三、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尝试
        (一)在班收文化建设中践行
        志愿服务要在班收文化建设中践行,为了让学生明晰“志愿者”的意义,我对学生进行“志愿者”意义和品质的教育。在班级志愿者服务建设中,我着力打造一个富有“志愿精神”的服务团队。在这样一个志愿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能够做到奉献、服务、互助、进步。每一位志愿者以“今天我以班级为自豪,明天班级为我而骄傲”的信念,投入到班级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在班级、学校形成了一种“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氛围,学生以“快乐别人、幸福自己”为指导思想,将志愿精神演绎到极致。
        (二)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践行
        志愿者本着“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紧密联系班级建设、服务任务,由学生毛遂自荐。班级志愿服务者与班级管理者、班干部的区别就在于,班级志愿服务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个性、意愿等踊跃报名的,有点类似于人才市场上的双向选择制度。班级志愿者与岗位的关系是应聘、聘用、解除聘用等的关系。每一个学期末,我们都组织评选“最美志愿者”“优秀班级志愿者”“优秀志愿团队”等,将“志愿服务精神”放大、凸显。
        (三)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践行
        通过文创的方式可以为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打好更多的基础,由于中学生对事物的新潮都是感兴趣的,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天性和特点,一箭双雕,不仅仅更加有效地去完成这件事,而且也无形中传播了中华文化与精神。文创是将精神力量和历史文化传输的载体,能使学生通过文创产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创建每一件文创产品时不单单是通过新颖的设计,更能在设计中感受到志愿服务精神。因此在班级可以利用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方式让学生融入进去,开展文创活动。每学期制作一些文创创意产品,优质的可以进行出售,所得来的奖励或工资可以捐献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同时也使得自身的素养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文化带来的价值也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新时代里应当创新主题活动的育人机制的建设,创建更多的主题活动,形成有形与无形的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学风。
         四、总结
        在班级建设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需要大力创新机制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和改进班级的文化文化,应当加大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励志教育,将符合实际情况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转变为班级的优质题材。通过各种教育方式配合学生的特点,逐渐地发扬和传承文化,培育志愿服务精神。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新华网2019-07-24
        [2]《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新华网2014-3-4
        [3]徐宇珊《从中学生志愿服务看志愿精神的传承》深圳特区报,2019-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