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巧林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文盛小学 415700
摘要: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只能够接受隔代教育.但是隔代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当前“留守儿童”问题中值得关注的方面。而儿童处于认知、性格、习惯的塑型初段,在儿童阶段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儿童的品质和成长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和欢迎。本文立足留守儿童心理特点,探讨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作为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教育从而实现其在隔代教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美术教育;介入矫正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只能够接受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当前“留守儿童”问题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我们总体上强调要“抓早、抓小”,要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征出现的初期就要采取措施介入矫正,从而帮助留守儿童能够实现健康成长。传统的心理健康通常是采取课堂互动及引导,相对于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其收效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美术教育凭借其好玩、有趣的特点,将其引入留守儿童健康教育中,能够对儿童产生更多积极作用。同时,为了能够将美术教育在留守儿童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有效发挥,教师也应当要针对儿童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设计好美术教育活动。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相伴的是,人口流动也在持续加快,总体表现为中西部向东南方向流动,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流动。在人口流动加速的同时,广大农村地区也因为年轻青壮年的长期外出打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只能够接受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当前,隔代教育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我们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文盛小学地处湘西北县城与乡镇的结合部,文盛小学属于公办制六年一贯制完全小学,教职员工47人,现有11个班,在校学生500多名,其中近四分之一属留守儿童,还不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新闻周刊》也曾经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33152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 47%,在农村高达71. 95%。随着人口流动的继续加快,这一数据还有上升的趋势。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表现
首先,很多隔代教育的孩子都有自卑心理,往往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身边的同学、伙伴平时都有父母的陪伴,而自己的父母却不在身边,会形成一种心理落差;二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获自信心难以获得提升;三是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没有办法求助父母帮助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的问题久积不解,就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自我封闭,拒绝交流。在很多留守儿童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失母爱或者父爱,性格明显与其他学生不同,孤僻、自卑、很少与同学一起玩或交流,但劳动学习都很积极、自理能力特别强。造成留守儿童自我封闭,拒绝交流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与父母分离两地,有什么问题只闷在心里,不告诉别人,久而久之容易性格内向;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缺乏父母所营造的一种热闹、和谐、外向的家庭氛围,隔代教育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往往偏沉闷,且普遍存在代沟,时间长了这种沉郁的家庭氛围就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三、如何通过美术教育缓释隔代教育问题
作为小学教师,应当要有效设计并组织开展美术教育,从而实现其在隔代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给孩子创设理想的美术实践环境。作为小学教师,应当要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使其充分发挥出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而理想的美术实践环境就是轻松、自由、自在的美术区域环境。为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儿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能够在其中展现自我,比如让儿童自由涂鸦、自由利用工具进行绘画、自由表达内心。
二是要在美术教育中帮助留守儿童发展共情意识。共情是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美术教育中,需要促进儿童共情意识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去用画笔描绘其他同学,来明白其他小伙伴的特点、优点、性格,更好融入群体;比如用画笔描绘老师,去明白老师的付出和辛勤······这些都是帮助儿童建立共情意识的重要过程。儿童能够感知他人、了解他人,遇事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改掉自我中心的缺点,进而学会谦让、分享和协助。
三是通过美育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心态。比如,对留守儿童美术作品中一个恰当的线条、颜色搭配等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儿童能够心理获得信心。同时也要在美术实践活动中了解并记录孩子在其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异样,并有针对性进行介入帮助。
结论
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儿童心理健康教学中,美术教育有着特殊作用,同时,教师也要针对美术教育,不断做好内容和过程的设计,促进美术教育价值能够在留守儿童身上得到最大化实现。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JK20BJC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美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04).
[2]吴威雄.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究,2012(04).
[3]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4]龚美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