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发现,慧心引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下的省编语文作业本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钱亚频
[导读] 以新一轮课改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论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
        钱亚频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
        【摘要】:以新一轮课改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论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核心素养的确立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的目标,是作业中“应该巩固学生什么能力”的依据。在核心素养的牵引下,2016年新版省编作业本就展现了喜人的变化,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力,唤醒学生的思考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省编作业本
        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角度考虑的,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核心素养的内涵远远大于“知识”“技能”,它既包括了原来的知识和技能,还包含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了学生的学识修养、人生态度养成和今后的情感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加完整和系统地反映了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2】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我们希望培养的具有语文能力,除了以认知为基础的一般的语文能力,还需要要敏锐细致的语文观察力、广泛而持久的语文注意力、准确而巩固的语文记忆力等。【3】而在这次配合2016年配合新教材省编的语文作业本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变化,既能巩固、延伸、拓展所学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语文能力与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构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积淀了核心素养。奠定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节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力
        “学为中心”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更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这就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
        新编语文作业本在设置环节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多方面因素,教读课文分别设置了“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拓展”三个板块,自读课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设置五个学习任务单,并制定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更注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合作性。
一、课前预习重视对学习力的激发。
一篇新的课文在初读时大部分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但是深入研读却兴致缺缺,但是往往经典作品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反复咀嚼,细细品味。课前“预习”的设置就是准备了符合学生“胃口”的“开胃菜”,引导学生接下来打开胃口更好品味“文学大餐”。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前预习的第二题“阅读臧克家与闻一多的小故事,猜猜‘高足’的含义”。这个题目就充分引起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吗,引导他们关注作者,关注作者写文章的原因。
二、课堂导学重视文章的解读的切入点
        切入点是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教学流程才能顺畅,教学效率才会提高.找准切入点可以从学生的经验或问题、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师的优势和创意入手。
        如:《最后一课》的“课堂导学”的三个小题,第四题主要研究的是小弗朗士的心态变化,第五题紧随第四题,选取了小弗朗士三个心里变化的句子,进行比较阅读,而且让学生自己学着试着在文章的结尾处添加个独立成段的心理描写。第六题比较胡适和文章中最后一段关于韩麦尔的描写。三个题目设计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来组织,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有品味思考也有表达交流,还有总结归纳,步步深入,符合学生对文本认知的特点。


        同样的,自读课文的“学习任务二”也有“课堂导学”的功能,让自读课文在缺乏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循序渐进地走入文章。如:《台阶》的第四题整理父亲的感受和原因,第五题分析细节描写。第六题对父亲人物形象的看法。这些问题就分别引导学生先略读再精读,然后思考研究,充分体现了对经典作品的分析能力。
三、课后拓展重视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要培养语文能力单单靠语文书里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课后拓展就很好地联系了课内和课外,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必要参考。
        如:《木兰诗》第八题选取《江南》和《十五从军征》,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乐府诗来自民间、反应平民喜怒哀乐的特点。  
题目设计唤醒学生思考力
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从起疑问开始。省编作业本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出疑来。“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省编作业本通过很多知识卡片、题目提示语等引导学生从字面向纵深挖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如:八上《列夫·托尔斯泰》中第三题有关“先抑后扬”的知识卡片,先介绍了“先抑后扬”这种写作手法的含义,再让学生完成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先抑后扬”的理解和思考。
掌握阅读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作品,对人生的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审美力
        教育意义下的作业已不仅仅是课堂的检测和拓展,而是一个教育的遐想空间,孕育生命,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核电厂。新教材的作业是希望学生早这一具体而生动的环节中经历充电的过程,然后带着能量、带着经验、带着理想走向未来,去工作、生活以及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省编作业本中出现了很多拓展性的文本,通过氛围渲染下的主题式文本的选择逐渐引导学生去对话、去沟通,去交往、去体验,去表现,去探究。进而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角度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心灵美。心灵是人的灵魂深处的感情和思想。初中生正处于审美观养成的初期,他们很容易注意外表美,却忽略了心灵美。如:《驿路梨花》中选取的拓展文本《一个普通人》,第三单元自测题中的阅读《王大娘》等,都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美,也体现了作者的心灵美。通过题目的设置“细微之处见精神”、“震撼心灵的情感”让学生与作品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得到美的熏陶。
        二.语言美。作业本中选取蕴含丰富语言美的资源。如《土地的誓言》选取《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一段,让学生体会铺陈的手法,通过改写课文,写作优美的诗歌,并且有感情地朗诵。另外又选取端木蕻良的《嘉陵江上》和张寒晖的《松花江上》两首歌曲,体会哀伤和激愤的感情基调。这些题目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优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环境美。环境能塑造一个人,能影响一个人。《作业本》通过对作品社会环境的解读,让学生更能领会作品的内蕴。如《木兰诗》对当时北方社会背景的介绍,让同学们更能理解木兰之一“奇事”。《阿长与山海经》介绍了北京电影学院制作的相关动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优秀的电视节目,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提高了学生甄别优秀作品的能力。
        
        总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省编语文作业本充分考虑了学生终身学习,注重对学生精神的引领。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利用好教研室配发的语文教材和作业本,慧心引领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发现快乐、发现生活、发现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03-30.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郑宇.语文能力与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