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双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因此,如何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前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活动。
一、创设趣味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就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总是习惯于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为低下,进而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教学的方法,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和灵活开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一古代神话故事,并鼓励知道的学生试着为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有关于这一神话故事的其他民间传说,比如,民间流传女生在十八岁以前都可以在七夕节这一天,也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躲在葡萄架下能够听到牛郎与织女的对话。通过引入这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传说小故事,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读写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而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其实存在着相辅相成和互促互进的良性关系,可是当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意识到二者之间的互促关系,所以总是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开来,从而导致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读写结合的方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灵感,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素材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询问学生对于四季的印象和感受,并在黑板上分别写下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最美的是____,试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四季的体会来进行填空。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答案来自主阅读文章,一起来感受在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地方是什么,并带领学生赏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最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以“四季之美”为题目进行随堂小练笔,从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愈发重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新课标也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教育要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课程标准,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是小小讲解员》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一样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详细研究和整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之后要在课上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学生和老师介绍这一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从而既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一味地专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而能够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有机转变。从而能够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教学,创新读写结合教学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以此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慈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创新[J].农家参谋,2018(24):165.
[2]于德生.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汉字文化,2018(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