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锦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中心小学435245
摘要:本文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于教材练习系统概念,对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和开发教材练习系统的思路及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内容会随着教材主体内容的编写而变化。可以说,练习系统不仅仅对于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更对于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也因此基于教材练习系统基本形式和特征,对其内容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合理分层,综合考量
1、预估难度
教师根据教材练习系统的层递性以及实际学情来对其难度做出预估,基于难度预估来对练习进行分层,可分为基础性、提升性以及选择性练习三个层次。其中基础性练习是保底目标,需要每一个学生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提升性练习则需要教师多关注到很多需要指导才能够完成的学生,以集中和多次的指导来帮助其获得成长和提升。最后选择性练习,虽然并非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对于一些学习效率较高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仍可以根据其学习水平的不同,来为其留下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以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学生实际学情与练习内容的匹配,避免出现“消化不了”的现象发生。
2、依据环境
教师根据完成环境也可对练习进行分层,具体可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比如有的练习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思考进行完成,即教师借助练习系统来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与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课前练习应当有适当难度,以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带着所学的已知和对未知的疑问与思考进入课堂,更有利师生在课堂中产生共鸣,也更利于学生把握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从而展开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现高效地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完成课前练习的质量,及时地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以便于对接下来的教学做出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像一些涉及到重难点的练习就比较适合在课中完成,而这些练习恰恰是设置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根据这些资源来精心设计教学,既避免了对教材练习系统的生搬硬套,也真正使练习做到了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核心素养发展点,从而呈现出阶梯性与交互性。对于课堂上没有完成的练习,可以留作课后作为作业,以实现对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一般诸如“快乐读书吧”的练习内容就可以分为读前导读,读中促读和读后交流三个层次,这样便将课内外进行了统一。像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练习板块均属于课内外结合的内容较多,所以可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指导交流与课后跟进几个环节。
3、依据完成方式
根据完成的方式来对练习进行分层,可分为独立、交流讨论与探究等方式,这些完成方式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交融的,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具体何种练习需要以何种完成方式为主则是需要教师慎重考虑的。比如探究方式比较适合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而且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注重多样性的活动设计和呈现方式,以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目标。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考虑教材练习系统的价值指向,比如像阅读策略单元与习作单元的练习目标就分别指向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表达方法掌握,相比于普通的单元练习系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只有明确不同单元练习系统的价值取向,才能够真正有的放矢地去进行使用。
二、适当调整,相机补充
教材练习系统始终作为教学材料而存在,对于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序列和一定的引导。具体落实到实际学情,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方面,教材练习系统的使用也会有不同的呈现特征,教师也应对其进行相应地调整和补充。
调整主要指的是对教材练习系统的整合和修改,比如将训练相同或相近语文能力的练习内容整合到一起,使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得以串联起来,在课堂中再有意地调动学生与新知建立起联系,从而展开有意义的学习。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练习开展的时段进行调整,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中,学生写完修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最受欢迎地方”的推荐交流会,让学生们的喜好和审美得到交汇,并且能够在习作开始前帮助学生明确本次写作主题的要点,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基础。如此一来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发挥了该活动的以说促写之效。
补充主要指的是对教材练习系统的添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准定位教材练习系统中的一些空白处,从而对一些缺失的知识或能力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本课中的练习提到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相关内容,而要完成该练习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开展一定程度的训练活动,相信这样一来也能够直接、快速且高效地为学生扫清学习活动中的障碍,完成并实现高效学习而助力。
综上所述,教材的练习系统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是语文教材中极具重要价值的组成部分。而教师只有在明确为何而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之后,再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可发挥其最佳效用,为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全面发展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储丽华.小学语文教材结构化:问题与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9(11):80-82.
[2]范丽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上),2018(12):273.
[3]刘巧芳.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