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法制教育模式 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高秀梅
[导读] 为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我校举办了系列法制教育活动。
        高秀梅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摘要:为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我校举办了系列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以全新的形式组织法制教育报告会,带领学生到法院参观体验,组织模拟法庭庭审,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实效。
         关键词:法制教育报告会  参观体验  模拟法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例逐年增长,趋于低龄化。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遏制青少年犯罪的主阵地。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生的现状需要法制教育
        我校于2007年建校,是由几处学校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因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附近农村,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周围的环境也比较复杂。受家庭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原来的法制教育一般是聘请法制校长做法制教育报告。我发现学生不感兴趣,听得不认真,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效果不太好。于是,我反复思考,如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和法律素养,解决学生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形式多样
        多年来,我不断探索真正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法制教育模式,确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主要是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走廊文化、宣传栏、黑板报、壁报、手抄报、校园网站、德育展室等宣传阵地,营造浓郁的普法教育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记录。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由班主任上法制教育课,其他学科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作用,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将法制教育与德育课、安全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突出法制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引导性和互动性,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
        (三)创新法制教育模式。为了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我不断探索、创新,努力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以全新的形式组织法制教育报告会。
        除了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普法教育讲师团成员、交警、看守所警官等为学生作报告,我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给学生作报告。我主要是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联系相关的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育。通过让学生对照日常行为照镜子,深入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动机、思想动态;列举大量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渗透有关法律知识;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和懂得遇到类似事情该怎么做。在报告中和学生进行互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检验效果。举行完报告会,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及时检验效果。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律反省,学会宽容别人,学会做真正的朋友,学会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学会冷静、理智、正确地处理问题。
        从会后师生的反应可以看出,我的报告会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式也灵活生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2.带领学生走进法院、看守所参观体验。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能获得真实的体验。多年来,我多次有针对性地分批带领学生到区法院参观、旁听案件庭审,听少年法庭庭长讲解审理过的真实的青少年犯罪案例。

我还带部分学生去市看守所参观体验。参观了看押人员监区,看守所的警官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作了报告,并和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所有这些是他们原先没有接触过,了解甚少的,学生都深受震动,陷入了沉思。这样,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听、去体验,活动结束写观后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效果显著。
        3.组织“少年模拟法庭”庭审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选取发生在本区真实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模拟庭审,模拟再现案件。15名同学身着法袍、制服分别扮演了法官、书记员、法警、公诉人、辩护人、社会调查员、被告人等不同角色。整个庭审过程按照法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法庭教育、法庭宣判六个阶段,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们都全身心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一丝不苟,将一场生动逼真的庭审活动展现在了大家面前。学生旁听庭审,在庭审现场感受法律的威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模拟庭审活动,不仅让师生了解了法庭审判案件的一般程序和许多法律知识,而且为学生亲身实践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的必要性。团市委、团区委、区法院、区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了活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滨州电视台、滨州渤海晨刊、共青团山东省委网、新华网、搜狐网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四)法制教育向家庭渗透。在工作中,我发现,仅仅靠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形成教育合力。为了教给家长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方法,消除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邀请区法院刘霞法官为家长作了一场家庭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刘法官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的案例,结合自己在审理案件中的切身体会,阐述了作为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引起了家长的深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坚持不懈
        多年来,经过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整个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提高:
        1.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整个学校秩序井然,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没有出现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学校被评为全国零犯罪学校、山东省“六五”普法先进单位、滨州市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多个地市慕名到我校观摩学习法制教育工作。
        2.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学生变得阳光、开朗、活泼。学校成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会员单位,并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先进单位、滨州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3.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科技模型比赛、经典诵读大赛、器乐比赛、合唱比赛、舞蹈比赛、鼓号操花样大赛、辩论赛等各项大型活动中获得了无数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奖项。
        4.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在各项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得了许多荣誉。小学部连续几年在全区教学质量抽测中名列前茅。中学部中考分数、上线人数大幅度提升。
        5.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了。学校招生数量与生源质量逐年大幅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逐年提高,家长对学校更加认可、信任、支持、配合。
        多年的法制教育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几个活动就能马上把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法制教育必须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学生才会伴随法律知识的不断积累,头脑中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为此,每个学期我都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使法制教育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受教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常说:学校就像一座大花园,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就是花园里的百花。我开展的普法教育活动就像一场场春雨,在悄无声息、潜移默化中滋润着花园里百花的心田。正所谓“百花沐春雨,润物细无声”。希望能从中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好公民,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将来成为祖国、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