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詹静
[导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学好语文,需要教师能够正确解读课文、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多元化解读课文,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詹静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新滩乡中心小学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通过获取间接经验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加强注意的方面。语文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课文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学好语文,需要教师能够正确解读课文、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多元化解读课文,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
        有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认为自己学习的内容太过繁琐,不容易记忆,从而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小学阶段将学生学习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简单地学习语文,为学生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怎样返璞归真呢?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课堂,加强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因此本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探讨,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对广大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加强师生互动环节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将教学时间的利用最大化,将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好或极致。在课堂上学生善于或更倾向于做一个听众,学生会认为我只要听教师讲课就行了,不需要在课堂上过度表现自己,这时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是极低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互动环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询问一下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或者向学生讲述一些自己最近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帮助自己做一些很小的事情,让他们认为自己被重用或有被注意到,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观潮》这一内容时,教师不能直接将课文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是应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讲解这篇课文,我并没有直接讲述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而是先要求学生一起朗读了这篇文章,然后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最后有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景象,我认真评价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并予以肯定和表扬。由于这篇文章是将平时的场面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结合这篇课文使用的手法,描绘一下自己家乡。通过这个有趣的互动环节,我看到了不同学生眼里的家乡景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最后我和学生愉快地度过了这堂课。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就像人的成长环境一样,成长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轻松愉快的氛围会使人感到放松和安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制作有趣的课件进行寓教于乐,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浓厚,主动性越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通过发现课本与生活中的许多相同之处,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改变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刻板印象。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课堂主人,要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关系,通过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思想碰撞。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中的《巨人的花园》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这篇课文,然后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并解释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向学生讲解了童话的由来,然后告诉学生童话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著名作家创作的童话,一类就是人们整理的童话合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格林童话》。

接着,我又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学生看过《格林童话》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吗?”学生听了我的提问后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能挑选几位最积极的学生进行发言,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喜欢类似于《青蛙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等代表性的故事,通过这个分享环节我意识到了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这也对我以后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无论是在哪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难题。可是这样真的将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了吗?显然并不是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将合作学习的质量进行提高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呢?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会将讨论的方向带偏,这样是不行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间进行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位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好胜心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去年的树》这一内容时,我先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进行分角色阅读。在分组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座位的远近进行分组,而是将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个人特征和能力水平等作为分组依据,打破了之前的分组规律,这样既增加了小组内成员的多样性,又提高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朗读之前,我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出这篇课文带给自己的启发,然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等学生讨论好之后,我开始检验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结果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这时我并没有直接训斥这组成员讨论不认真,而是通过夸赞其他表现好的小组对其进行激励,这时学生也意识到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认真。
        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标记,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疑问进行讲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练习,然后对学生的练习认真评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中的《白鹅》这一课文时,由于我提前向学生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任务,因此在课堂开始时,我直接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令我惊讶的是,并没有多少学生能够回答我的问题,后来经过我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完成预习的任务。这时我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开始与学生交流,通过提问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将学生一步一步吸引到课堂上来,在课后我也向学生讲解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有不懂得地方并不可怕,我会为他们进行解答的。后来等我再次布置预习任务时学生都能够按时完成,有的学生还自主完成了课后得练习,并交给我检查,我很欣慰学生的表现,并且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够急于一时,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引导。
        总而言之,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多方面体现的,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也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更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首先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积极备课;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从实际出发,通过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好基础;最后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切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有耐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李慧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