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谢定淮
[导读] 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让我们对任务型教学这种模式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充分发挥其对教学效率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谢定淮
        浙江省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 温州市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整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开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让我们对任务型教学这种模式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充分发挥其对教学效率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优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任务型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该模式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节约教师的教学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整个学校教育所产生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要重视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性
        任务型教学法的一般概念就是通过布置教学任务的方式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该方法的深入解读和合理使用会对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语文教学工作也分为多个板块,阅读部分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便已经开始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阅读捕捉到相关信息并应用分析能力进行辨别,才能得出最本质的学习结论。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除了文章本身的阅读,其他部分同样也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为支撑。例如在初中语文作文部分,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材料,并运用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才能确立主题做出一篇文章。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任务型教学法与阅读教学这二者之间拥有很强的耦合性。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而阅读教学工作同样也是有目标的,只不过这种目标划分得更为详细。例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一个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这篇文言文的字词、句子翻译以及全文表达的中心论点。但是这个总目标是比较宏大的,很难直接入手开展工作。所以教师会把这个总目标进行一个合理的划分,通过实现各种小目标的方式最终达到总目标。任务型教学法在此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为教学任务也是可大可小的,既能存在总任务也能存在具体时间内的小任务。而总任务对应总的教学目标,小任务对应具体的小型教学。所以,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始终坚持利用该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节约教师的教学成本。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教师要想在单位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必须要尽可能地节约教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教学付出。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则完美地符合这一点。教师直接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式取代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摸索环节。也就是说,学生每一步的学习工作都对应着一个非常清楚的目标,而且是不用自己经过实践和探索而最终明确的目标。学生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教学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就能收获最终结果。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无用功减少了,教师在不断引导学生坚持课堂主方向教学的过程中所作的工作量少了,于是便能腾挪出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计划的推行方面。因此,任务性教学模式的开展节约了教师的教学成本,而这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旧式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将此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学习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的落实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总任务。

按照一般角度理解任务教学法,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对应。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与之对应的最终目标,之所以坚持去完成这项任务也是为了达成该目标。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方法,其中蕴含的任务数量是很多的,并不是说通过一个任务的完成就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系统性的任务教学法指导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总任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总任务,接下来个个阶段性任务的落实才不会偏离方向。我们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正式的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我们必须针对这篇文章为学生制定出一个学习总任务(或者是针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总任务)。例如总任务的内容可以设置为: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文中的每一个文言字词;理解每一个文言句子的基本含义并能独立自主地完成翻译工作;深刻理解这篇文章传达的中心思想。这个总任务的设置形式是比较具体的,基本上涵盖了与这篇文章相关的所有内容。所以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是非常全面的。当然,教师也可以把整个总任务设置得相对简单一些,如“熟练掌握与这篇文章有关的所有内容”,这也是给学生布置的一个总任务,只不过没有前者说的那么具体。但是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推行,这个总任务便会不断地具体化,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第二,制定阶段性任务。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数量是非常多的,所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多,所以这就导致整个阅读教学的工作量非常可观。所以教师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也要制定更为详细的阶段性任务,每一个阶段性的小任务对应着教师的教学小目标,学生完成各个阶段性任务最终掌握了全部的阅读知识。那么阶段性任务的布置应当如何着手呢?本文以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阶段性任务的内容要非常详细。上文所述,在教师制定整个教学总任务时,任务内容可以比较笼统。但是在阶段性任务的布置时,每一个任务都要非常详细,因为这是直接指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如果任务不详细学生的学习工作便没有了针对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教学为例,教师在制定总任务的前提下需要制定阶段性任务。例如“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情况”这属于教学总任务中的一部分,那么在布置阶段性任务时,这种任务表述方式就要被进一步具体化——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基本情况;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年代特征;了解这篇文章的具体出处以及文学地位。通过上述表达我们可以看出,阶段性任务的布置应当越详细越好,因为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为其学习探索行为提供方向指导。其次,每个阶段性任务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用数学语言来说,阶段性任务只是总任务包含的真子集,而在总任务之内,每一个阶段性任务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这些阶段性任务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所有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带来的是总任务的实现。我们仍然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保持总任务不变的前提下,阶段性任务可以设置为“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文章写作的具体年代和背景、仔细阅读文章并掌握其中的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依据对文言字词的掌握成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对整篇文章表达的主旨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四项,而这四项阶段性任务之间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例如文言字词的掌握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明确了课文内容大意才能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出总结和归纳。所以,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确保每个阶段性任务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三、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向提升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此教学方式的研究深度,充分发挥此方式对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晓娜. 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2018,(10):119.
[2]苏秀泳.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2017,(1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