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王慧 牛鑫欣
[导读] 语文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水平,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文字审美。
        王慧 牛鑫欣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55100
        摘要:语文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水平,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文字审美。但是现在有的教师和家长为了追求好的考试成绩,就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应试练习,造成了本末倒置的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习规律,把语文的核心素养渗透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从各方面推动学生的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是从小学的那种直接讲述转化为引导学生去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表达;
        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兼顾其他课程中与教授内容相关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能为了丰富课堂授课环节就忽略本课程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的时候,应该从核心内容出发,给学生带来充实有益的语文学习体验。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长期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能够有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和健康心态。如果学生只有好的好的成绩,而其他方面没有得到引导,就容易让学生走向歧途,所以教师要客观正确的引导学生。本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进行了一番研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只要求学生可以正确通顺的使用字词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这是很基础的内容,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这个和学生的阅读量和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授课引导的时候可以从课文中心出发,往更深的方向去挖掘,给学生带来更广泛的知识内容。教师的课堂延伸可以是结合社会现实,也可以是一些对人生或者其他内容的思考。在教师讲述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分享,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向其他学生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的深思和反省。
        例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这是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所有的人都迎合和赞美皇帝,这个和最后那个诚实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故事学生或许在之前就已经听过了,但是教师不是把故事大概讲完以后就可以结束授课了,而是应该让学生去思考社会中有没有个皇帝的新装这种类似的带有一定讽刺意味的事情。想要得出这种结论就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作为开头,然后再让学生去发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二、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中,美育也是包含其中的,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之后会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书籍的质量。现在市面上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书籍质量比较好,表达的内涵和整体的文学水平都比较高,但是有的书籍就比较低俗或者表达的内容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还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读书本来是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因为书籍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思想观念,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验好的文学作品带来的意境和画面,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让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辨别选择能力。
        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让整个画面看上去很形象美丽,读者在学习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那种自然生机的美。教师还可以提前把写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后面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想法。这样的文章在描写手法和感情表达上都是充满了魅力了,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情绪,这样的优质文章可以给学生更自然美好的体验。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课文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标准。


        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随着国家的发展,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不断的进入学生的生活。现在的学生对于很多传统的文化都比较陌生,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要适当的结合好的传统文化,让好的民族文化内容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除了各种传统的节日习俗等内容,各种地方和民族的非遗内容也是可以让学生接触欣赏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综合素质,也让学生的知识面有了更广的延伸,不会只是局限于网络上所流行的文化内容。
        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这一课时,安塞腰鼓的出现和运用主要还是存在于黄土高原地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腰鼓带来的震撼力和激情,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家乡或者生活的地区有什么特殊的民族地域文化。甚至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些属于他们民族的节日,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分享出来,让其他学生能够对地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进行查阅和了解,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好的书籍和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思想的转变以及人生价值的升华。很多网络小说和流行小说只是起到一个娱乐作用,对于学生真实的学习成长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经典有内涵的作品,教师在推荐书籍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阅读需求进行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荐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意义,实现阅读的效果。而且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例如,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一课时,课文中讲的是一些作家之间的聊天见面,每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讲话方式和思想观念,学生可以通过作者的描述进行一些了解。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可以看到每个作家都充满学识,并有好的交流表达能力,这是因为这些作家都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自我提升。所以学生如果多读书并且对语言表达进行训练和打磨以后,也可以像文中的那些作者一样充满智慧并形象有趣的和别人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谈话特点并进行保持和延伸,然后在通过多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交流技巧。
        五、塑造学生健康心态
        不管在什么阶段,竞争和考验都是不可避免的内容,这是一种对人才进行筛选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学生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积极的状态,不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自暴自弃,也不能为了取得好成绩就犯一些超出底线的错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对于状态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关心,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好的情绪去学习,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和努力。语文学习成绩起起跌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每次都很介意的话,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压力,不仅会影响之后的学习,还会容易放弃学习,所以教师要塑造学生好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渡过难关。
        例如,在教授“香菱学诗”这一课时,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都是教师进行指点讲解然后学生在进行揣测和学习。课文中的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都悉心听取了别人的意见进行了改正和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这样,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保持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自身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改正和反思,这样不仅对整体的学习发现有帮助,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生活,这都是学生需要面对的,也是语文这门课程要教师教给学生的。把每一个教育问题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我价值,还要作为一个输入和输出共存的文化传承载体。语文的主要授课内容还是和汉语相关的内容,这是学生一生都会运用到的知识,所以学生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就进行反复犯错和练习,才能在以后运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姜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1(08)
        [2]龙浩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增强核心素养的尝试[J].智能城市,2016,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