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王国怀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落实,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仅需要学习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书籍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国怀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城关回民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落实,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仅需要学习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书籍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程度稍有不足,忽略了小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降低了小学生书籍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利用书籍阅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促进小学生精神力量的增强。
        关键词:教师;小学生;阅读教学;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与书籍的对话,通过书籍的阅读学习使小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结合书中的故事内容培养小学生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事物审美等能力。阅读教学可以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智力,强化小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世间事物的技能,为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保持小学生的个性化心灵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内容
        (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接近、探索某件事物和进行某种活动时的态度及倾向,阅读兴趣是小学生对于书籍阅读、文章观看的主观求知心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书籍阅读,利用书中的各种文化知识强化小学生的语文基础。
        (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即为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对于书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应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各类书籍语文知识的掌握,可以从书籍的字里行间中看到作者所描绘的风景画面,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感悟。
        (三)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
        阅读是小学生从视觉文体中获取信息的方式,阅读范围是立足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使小学生能够从各类的书籍文本中理解含义、获取知识。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有利于开阔小学生的眼界,依靠各种优秀文章、书籍的阅读充实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优质、广泛的素材,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开展应用
        (一)在情景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
        情景教学是教师为了达到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结合教材内容使用生动的语言为小学生营造特定情境,使小学生置身其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氛围中掌握现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师使用情景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景阳冈》时可以为小学生营造文章场景,使小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教师选择若干小学生分别扮演“旁白、店家、武松、老虎、路人”进行文章阅读演绎。旁白首先开场“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此时扮演武松的小学生模仿书中动作走进教室并坐在指定位置,大声说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随后扮演店家的小学生入场将“酒肉”放在“武松”的面前。“武松”拿起酒肉大快朵颐并开口说“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教师可以适当为小学生进行讲解,由于《水浒传》采用半文半白的写作方式,部分语句和现代白话文表达方式略有不同,该句转换为白话文是“拿些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情景演绎继续“武松”吃下店家提供的酒水、牛肉,付过银两后就欲离开,“店家”拦下“武松”表示“三碗不过岗”。教师利用情景演绎的形式由小学生亲自扮演文章中的各个角色,将书本知识生动化的同时增强班级学生对于该篇文章的理解,使小学生在思考文章内容时可以清晰的想象到具体场景的画面。在演绎过程中保持小学生的学习活力,活络课堂学习氛围,在欢快的阅读角色扮演中提升小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
        (二)在生活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
        生活教学是教师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的特点,将语文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事物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生活事物作为语文知识的教学载体。教师利用生活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生活事物的认知,降低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抗拒心理,增强小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可以使结合生活事物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该文主要讲述了孔子东游时遇到两个小孩子争论太阳远近的故事,且通篇以文言文著成较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同学们,文章中的两个孩子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太阳大小、温度变化争论太阳的远近变化,如果是我们的话会选择哪种方式证明太阳的远近呢”教师在赏析完文章以后提出问题。一位学生表示“老师我觉得可以根据地面的影子判断,在生活中灯光距离我们越近影子就越短,灯光距离我们越远影子也就越长。所以我觉得太阳的位置在早晨要远于正午”。另一位学生进行反驳,“我们的生活有四季变化,夏天最热冬天最冷,因为夏天的时候太阳靠得更近所以会更热,也因此我认为中午时候太阳距离我们更近一些”。教师为小学生讲解文章后由小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辩论,增强小学生文言文内容理解的同时,塑造小学生观察生活事物的“眼睛”,使小学生可以利用生活客观存在的事物掌握其中包含的语文知识。
        (三)在课外教学中扩大阅读范围
        课外教学是教师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延伸至校园之外,运用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书籍、文章教导小学生。在课外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范围变得更加广泛,获取的知识也变得多样化,结合各种优秀书籍中的故事、内容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完善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使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加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增长。
        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参观图书大厦,阅读各种课外书籍。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好书,如《中国诗词大会》、《陪孩子读最美的古诗词》等诗词类的书籍,诗词书籍包含各种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在诗词一旁标有诗词的赏析、背景故事以及精美的诗词插画,在阅读时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奠定小学生的诗词学习基础;如《山海经》、《西游记》、《上古神话演义》等神话类书籍,该类型的书籍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小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事物,为小学生神话类型的作文写作提供充足的优质素材;如《大科学家讲小故事》、《科学的发现》、《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学类的书籍,该类书籍在阅读时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促进小学生正确世界观的树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如自然类、历史类、故事类、艺术类等等,教师运用课外教学的方式可以充实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各种课外优秀书籍的阅读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使小学生掌握更加广泛的语文知识,推动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塑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不仅是现阶段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更是小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利用书中优秀、全面的知识,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强小学生自身的精神力量,依靠书中良好人物形象的塑造,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快速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艳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97):36.
        [2]施小虎.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