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周军来
[导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驱使学生不断学习探索的主要动力。
        周军来
        榆中县中连川小学730118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驱使学生不断学习探索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能否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的成败。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点评方式;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一种源自内部的驱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了解童心,童化自我
        一般而言,学生在刚刚接触美术学习时,都会迸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如果经常遭到批评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信心,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基于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多鼓励、多表扬的原则,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将自己同化成他们中的一员,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一些积极发言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锻炼机会,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三个小伙伴》内容时,本节教学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和橙绿紫,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视频的形式播放三种颜色的调配方法,在学生观看完毕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因为获得了实践的机会,学生往往会跃跃欲试,看看自己动手能否调配出与视频一样的颜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要遵循先形象后抽象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知,然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循序渐进,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五彩树》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尽量多画一些树枝与树叶,这样一来,树木就会显得更为茂盛,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树叶涂上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左右学生的思想,这样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限制,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也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无感情色彩的临摹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画面,来吸引学生在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要用语言启发学生,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力,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随意发挥,这样一来,学生会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十分满意,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讲究点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者作用。当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或者是规律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创作,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一下自己创作的初衷。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多鼓励、多表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二年级美术《瓜果飘香》内容时,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瓜果的基本绘画方法,以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几种学生常见的水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教师可以拿一块布,将水果蒙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当学生创作完毕之后教师再将布拿起来,看看学生创作的作品与现实的水果的不同之处,以此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当学生创造完毕之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教学评价,在教师给出评价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评价一下。此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要秉承鼓励和表扬的原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志萍.衔接中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持续进步[J].美术教育研究. 2018(23):75.
[2]池广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J].中华少年. 2018(30):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