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利用多媒体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许洪梁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深入推进。
        许洪梁
        孔国乡中心学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  161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深入推进。现阶段,人们不仅看重文化课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艺术类的课程也提高了重视程度,这也就对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自然而然的也惠及到了教育层面,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主力军”,以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视图结合的优势,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美术;创新思维;视听结合;生活化教学;拓展视野
        新形势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不仅应当重视文化课的教学,也应当提高对诸如美术在内的艺术类学科重视程度。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审美意趣与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美术可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初中美术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美术的学科特点,立足于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体而言,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构建丰富多彩的初衷美术课堂。
        一、创新教学思维,与信息时代接轨
        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指导下的初中美术课堂,主要是教师以讲解为主,难以精确的将其中的奥义和要领具象化的传授给学生,故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新时期、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教学模式搭乘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进入大众视野。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成果,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明确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客观实际的、科学化的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而做到教学实践与信息时代接轨,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初中美术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从思想上种下学生对美术感兴趣的种子,即“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通过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的立意与表现。”学生经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对美术产生了学习兴趣,对美好事物化为艺术创作产生了冲动。而后我将教材中涉及到的《江山如此多娇》以图片的形式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收获了不错的课堂效果。除此之外,还展示了“莽莽雪山”“辉煌红日”“苍茫云海”等绝佳的艺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爱上美术、精通美术打下基础。
        二、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视听结合,即可以让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可以“看得见”也可以“听得到”,让抽象化的美术课堂变的具体起来,在此基础上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立足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将与教学规划相关的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字内容有机的结合到教学实践当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保持初中美术的新鲜度有很大益处,对学生持续性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也有很大益处。
        例如,在学习“美术是个大家庭”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美术的主要门类,即“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广义来看又可以分为书法、专篆刻、摄影、动画等。”并且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展示了各个门类和各个方面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到美术的美,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建筑”的内容中,我不仅为学生展示了相关图片,还播放了关于故宫的视频,让学生体会故宫的庄严美;播放了关于浦东新区建筑群的短视频,在光与色中感受现代化普通的繁华美。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美术门类和代表性作品,并且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吸收借鉴经验。
        三、生活化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鉴于初中美术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意味着美术是以生活为源头的,不然美术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自觉的将美术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实际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引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感受到亲切感,拉近实际生活与美术课堂的距离。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一种“未会其意,先入其境”的效果,运用生活化课前导入与多媒体教学两种方法营造一种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风采”时,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学生装的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于是我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进行了主要知识点的讲解,即“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艰巨审美性和实用性,三要素包括款式、颜色、面料。”而后为学生展示动态化服装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在服装设计时候的基本要领,为自己进行服装设计做必要的准备。在了解理论知识与设计步骤之后,我引导学生尝试画出一幅学生装设计图或者利用可以找到的材料拼贴、搭配出一套学生装,做到知识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真切的体会设计学生装的快乐。
        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
        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优势就是可以跳出教材既定教学内容的圈子,接触更为广阔的天地,以此来促进学生视野的拓展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材中的美术知识是固定的、静止的,而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变化的、动态的,如果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多媒体动态教学结合起来,必然会产生别样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效初中美术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应当以美术教材为依托,将教材中的美术知识悉数研究透彻,而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教学模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优势,为学生奉上多姿多彩的初中美术课堂,让学生不仅学到美术知识,还可以培养高雅的意趣、培养高尚的情操,使构建高校初中美术课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传递我们的心声”时,这节课学习的字体设计主要是了解文字结构、字形之间的有机联系,拓展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感受不同字体的美感。字体的设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大到商店广告牌、小到商品包装袋,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组文字设计的图片,其中包括字形变化、结构变化、字义变化、装饰化字体设计等等,在“七十二变”的文字设计中,使学生增强对这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在拓展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有赖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加持,也有赖于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当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适时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而不应当被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所禁锢,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当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带来的丰富课堂内容,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为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努力,为构建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志刚.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快乐阅读,2015(12)
        [2]李丹.初中美术新课改教学运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04)
        [3]白杨.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201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