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
陕西省绥德县郝家桥小学 陕西榆林 718000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十分重要。在此,本文从“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角色模拟活动”“布置实践任务”“做好评价工作”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是重中之重,对于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更新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而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切实认清当前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在教学中进行转变,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下面,本文便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入的方式,以此促使学生可以产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而不是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中投入学习,否则很难主动去掌握并内化知识,更别说形成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了。为此,教师要把握好导入这四五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可以在导入的引导下得到很好的调动,促使学生可以为高效学习打好基础,更好地投入课堂。需要认识到的是,导入的方式是很多的,所以教师也要切实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并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导入。
例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考虑进行多媒体情境导入。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小小的教育宣传片。这个宣传片中包括烟酒和毒品给人们带来的触目惊心的危害,促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认识到烟酒毒品的可恶之处,然后教师再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如此就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很好地内化相关的知识。可以说,多媒体为教师的导入提供了多种的方式,如图片导入、视频导入、音乐导入等,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但是除了多媒体导入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的其他导入方式还有故事导入、案例导入等,所以教师要在导入部分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注重自身的说教,还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这比单纯接受教师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自主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完全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例如,还是以“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在实现了良好的导入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教材上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和学生产生一定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得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在“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节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身边的禁烟标志有哪些?”“总结吸烟的危害有哪些?怎样抵制烟酒?”等等。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去自主探究知识,得出自己组的探究结果,之后每个小组都可以派代表说一说,加强组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最后,教师再从整体上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开展角色模拟活动,使学生在角色中体验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很容易流于表面,即学生大部分时候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难以获得更为深入的体验。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真正进入一定的角色中,去得到更为真切、真实的体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角色的处境与情感变化,做出一定的道德行为。角色模拟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角色模拟活动,使学生在角色中深入体验。
例如,在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进行模拟。情景之一是:小红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孕妇,车上没有空余座位,这时它该怎么办?情景之二是:老陈开车到了一个路口,绿灯正好变黄,这时他该怎么办?当然,情景不只这几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角色的选择,从而认识到公共秩序的建立需要从方方面面出发,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去自主设计情景,分小组进行模拟活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布置实践任务,加强生活实践活动开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后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实践,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知识,从而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与教学密切相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促进学生反思,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为此,教师要开展更多的课后实践,布置实践任务,促进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我参与 我奉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敬老院、福利院等为一些老人、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去救治流浪狗、流浪猫等,当然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充分注意自己的安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懂得奉献的道理,能够建立起一定的责任感,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化。又如,在教学“我们一家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定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去为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会到家庭中不同角色的付出。可以说,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去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
五、做好评价工作,促使学生取得良好进步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对于祖国、家庭应该形成什么样的情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来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问题,从而可以加强改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从而加以保持。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评价的有效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成绩评价学生的不足,及时看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得好的方面,如能够和其他同学积极合作,充满责任感等,同时对于学生的不足,如态度消极、不认真等,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出现不足和问题的原因,从而利用针对性的评价给学生提出一定的建议,让学生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自评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教师要确实加强思考、创新与优化,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出发进行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2017(22):64.
[2]方丽敏.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两个建议[J].人民教育,2017(19):64-65.
[3]张云芳.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