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   刘娜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的高低已经普遍成为各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刘娜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 253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的高低已经普遍成为各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实施者以及教学的构建者,便需要从学科目标出发,建立起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联结,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笔者便以初中生物学科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思维;认知结构
        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思维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利用生物学观念观察事物以及分析事物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教师还未建立起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并且教学方式呈现单一性,主要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这样既使得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使他们的学习行为呈现出机械化的特征,还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逐渐降低。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展开。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驱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心理机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教材中的内容灌输到学生头脑中,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得学生本能地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内容,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这样能够给学生情感层面的冲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构建情境,并提出:“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小明来到植物园,他说让小草吃面包,他的妈妈告诉他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此时,课堂处在轻松的氛围内,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情绪。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提问,即:同学们能够从老师讲的故事里提出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吗?这样的引导便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使得每个学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也给每个学生情感层面的冲击。于是,每个学生便大胆地进行提问,并为后续实验活动的积极展开奠定了情感以及知识层面的基础。可见,通过构建趣味化情境,既能够引入教学主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此推动教学活动的积极展开。
        二、设计课堂问题,发展思维
        问题的设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过程,同时,还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经验与认知,设置课堂问题,这样能够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使他们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以此使他们逐渐建立起生物认知体系。
        以“动物的运动”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机理以及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笔者利用课件展示了一些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图,并由此提出问题,如:通过欣赏这些动物的运动,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提出:“跳跃、奔跑”,有的学生提出:“爬行、游泳”。在此基础上,笔者及时总结学生的作答内容,并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动物的运动是和他生活的环境相适应”这一原理。随后,笔者再次设置疑问,即: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这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并由此推动了后续“运动的基础”等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三、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认知
        相比较个人学习活动而言,学生更加倾向于小组学习活动,同时,对于某一问题的探究,往往小组合作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构建者,应给学生布置某一学习任务,并合理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而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他们产生不一样的学习行为,还能够使他们在交流、互动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以此完善每个学生的生物学认知结构。
        以“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笔者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并设置不同的问题,如: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什么?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并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揭示实验的结论,最终使他们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可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还使得他们在交流中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构建者,应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向着高效的态势发展。通过以上实践能够看出,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问题的巧妙设置以及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堃.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下旬,2015(3):88-88.
        [2]牛得吉.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