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画面写具体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   蒋瑞梅
[导读] 把画面写具体教学设计
        蒋瑞梅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611730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上一节习作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把画面写具体
        师:要学习这个本领,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PPT:注意:仔细观察,注意细节(板贴)
二、现场演示,口头作文(2分钟)
(播放视频)
师:拿出学力单第一页,2分钟时间将自己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写,师巡视,拍学生写的内容图片呈现
师:这是刚才老师巡课时拍到的孩子们所写的文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个)
师读作品,学生评价
师:阅读了同学的文段,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运用了动作描写。
生:他运用了心理描写。
师:对照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手指“具体”,孩子们觉得具体吗?
生:不具体
师:我相信陶老师一定教过大家,想要把画面写具体,需要抓住什么来写?
生:细节描写(板书)(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板书)
师:刚才孩子们评价的时候都说到了文段运用了细节描写,还运用了不只一种细节描写。有动作、生态
师:还有什么吗?
生:心理(板书)
师:用上细节描写也没有把画面写具体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三、聚焦例子,习得方法
这是蒋老师的学生看了视频写的:和大家写的内容差不多,问题也一样,用上了细节描写,也是不具体。
PPT出示:(曾老师选好一本《时代教育》,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就翻开看起,看着看着,她皱了下眉,接着又笑了笑,点了点头。我想:她到底看的是什么书呢?)
师:于是蒋老师就交给了他一些小窍门,他改了,PPT出示:我们开火车来读读文段读一读修改后的习作:
(曾老师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到右逐一滑过每一本书,最终停留在一本书上,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紧接着,康老师用右手将书从书架上抽取出一本《时代教育》,把书平放在右手上,用左手摸了摸封面。我想,或许是为了拂去上面的灰尘,又或许是封面的内容很有趣吧。然后,她翻到某一页停了下来,认真看起来,她的眉毛越锁越紧,难道她看到了什么感人的情节?突然,她的眉毛完全舒展开来,点了点头,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我猜:她一定是看到了特别精彩的地方吧。下课后,我一定要找她借这本书看看。)
师:改得怎么样?
生:感觉更具体了。
师:我也这么认为,那孩子们再次浏览短文,想想这个改后的文段又是否用上了细节描写或者说哪些描写方法?
生:还是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师:是的,改后的片段也只用到了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前后两段文字都用了同样的细节描写,可是后一段却变具体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猜测应该是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技巧出了问题。俗话说,习作的方法都从阅读中来。今天我们就以此文为例,认真解读,找出窍门,好不好?
要求:请同学们看到学力单的第二页,左边三列用“——”分别勾画出,两个语段动作描写的句子,并圈画出动词;右边三列用“( )”画出心理描写。
抽身反馈
师:原文段的句子是?新文段的句子是?(动作和心理一并勾画)
PPT将所在句子勾红并出示。
师:没有勾画或勾画错误的快速修改、完善。
师:然而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句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请大家圈画出两则材料的动词。
学生圈画,老师订正。
师:我们都知道解读文本最重要的就是解读关键词句,现在,老师把修改前和修把刚才孩子们勾画的关键词句提出来放在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品读它。我们先来看这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PPT出示两个句子的对比,将动词标红(这三个动词与“选”有什么关系?)
生:一个动词变成了三个动词。
师:是的数量变多了。
师:曾老师是怎么“选”的呢?
生:先“伸出”手,“滑过”每一本书,最后“停在”选中一本书上。


师:这是曾老师“选”书的?(学生伸出右手,根据语句提示,演示这个动作)
生:过程
师:小结:是的写好动作第一招:要把动作的细微过程写完整;即过程动作写完整(板贴)
师:PPT出示将几个动词的变化连线。
师:第二个句子,有了上一个句子的学习经验,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也是数量增加
生:“抽”和“抽取”一一对应,多出了“放”“摸”。他写清楚了“取”后面的动作。
师:是的,后面的“放”“摸”这是对前面那个动词的补充、完善;
师:小结:写好动作第二招:后续动作写完善(板贴)
师:第三个句子,“翻开看”和“翻”“停”“看”是将一个词语分解开来刻画,每个动作刻画具体。
师:小结:写好动作第三招:拆解动作写详细(板贴)
师:小结,动作描写的方法:过程动作写完整;后续动作写完善;拆解动作写详细。
师:练习,抽生做动作,抽生说。
聚焦心理描写,对比发现
学生反馈,老师订正。
PPT出示:这是孩子们刚才勾画出来的心理描写的句子,改前和改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心理描写变多了。
师:为什么会变多了呢?
师:他看到视频中的什么画面,所以有了这样的联想?
生:因为他看到曾老师把书放平,又摸了摸。
师:正常情况,取出书会这么样?
生:会看下去。
师:可是,曾老师却?
生:平放,又摸了摸
师:这是一个有别平常的特殊的动作,有了它,作者就产生了联想。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小结一下,什么时候可以加入心理活动?
生:当出现特别动作的时候。(板贴)
师:第二个地方,作者又是看到什么画面产生的联想呢?
生:看到了曾老师眉头越锁域紧
师:刚开始,曾老师的面容是正常的,后来越锁越紧是的,他看到了曾老师有别平常的特别的动作变化,所以他产生了联想。
师:所以,除了师:这第三组句子,曾老师刚才紧缩的眉头怎么样了?
生:舒展开,还笑了。
师:又是一处神态变化,这就印证了我们刚才的得出的方法。手指
师:小结,心理活动的方法:动作和神态出现特别变化时,可以加入心理活动的描写。)
练习:出示文段,根据刚才的方法找一找文段中哪个位置可以加入心理描写?可以加什么内容?抽生说。
聚焦神态描写
师: 这是刚才我们在学习动作描写的时候提到的神态描写的句子,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神态描写?
生:五官动作的变化是神态描写。
师: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是五官全写了吗?
生:不是
师:作者抓住了五官的哪几关写呢?
生:眉毛和嘴角来写
师:那为什么不全写呢?
生:只有眉毛和嘴巴有变化
师:是啊,例如,我伤心的时候我的神态是?高兴的时候我的神态是?中大奖的时候我的神态是?
师:小结,所以写好神态描写的方法很简单:聚焦五官,刻画变化就好(板贴)
出。(4分钟)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妙招。如果你能运用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把画面写具体,那你就是写作能手了;如果你能三个都用上那你就是写作高手了。
四、参与游戏,小练笔。
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今天咱们学习了这三个小窍门,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练习一下。
介绍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箱子里会有什么呢?也许是动物,也许是植物,也许要咬人,也许很温顺,也许毛茸茸的,也许。。。。
活动要求:
1、一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
2、不说话,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你的感受。
台下的同学:
   PPT出示: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台上同学的动作和神态。
3、师: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闭上眼睛回想他的动作,神态,以及联系画面时,以及你内心的想法,写在导学单上。
生小练笔(10分钟)
师:展示的环节到了,请仔细听,使用PPT上的格式进行评价:(8分钟)
1、紧扣所学方法,抓住一处进行评价。
2、评价时尽量使用以下句式: xxx,我要表扬你的是……我要给你提的建议是…(学生自己的文章自己解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