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艳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小学 北京市 100053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的一种主要活动方式和经验教育形式,社会服务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和方法特点,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推进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身体验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才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体会到实践带来的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多元评价;社会服务;小学生
一、丰富活动体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出,小学阶段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活动主题的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度过一个既充实又快乐、既饱含亲情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假期。活动可以设计为主题性活动和专题性活动。例如,“亲近传统,快乐传承”的迎新春活动。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全世界也有深远的影响,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实践调查活动。如: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诗歌、春节的对联、春节的民俗、压岁钱的调查等。同学把多彩的春节用手中的彩笔画出来,通过猜灯谜、写春联、秀全家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元宵节活动中,学生们制作了一张张与元宵节有关的手抄报,如元宵节来历、元宵节见闻、元宵节习俗等,开学后各班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主题班会,进行交流分享和活动总结。这项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寒假生活,让同学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假期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大家用童谣、讲故事等不同形式,介绍了自己在假期中参与社区慰问活动:给坚持打扫街道的清洁工送去元宵;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贴春联、演节目;和留在北京过年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小颖同学分享她在假期中感受,走进妈妈的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对护士阿姨的工作进行了采访。她讲到,护理工作是辛苦的,但护士阿姨们不怕脏、不怕累,诚心诚意为病人们提供了最科学、最人性化的服务。她们对一个个陌生的病人细心照料,那份情可以说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这就是她寻访到的身边的榜样。从护士阿姨日常的工作中,她懂得了什么叫做“敬业”。
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中,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动体验让学生们及时的用文字、照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他们的活动收获,分享他们的成果。通过假期实践活动,学生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社会服务活动是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
二、应用评价表格,体现多元评价实效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建立评价单是一个不错的激励方式,评价单可以依据评价对象对自己参与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体会进行简要的评价,利用这种评价方式呢,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有助于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记录和评价不要求有繁琐的文字,但是形式可以多样的,比如采用文字照片的方式都可以。评价记录单把学生这一个假期开展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记录,让学生们能够有所收获,避免因记录造成学生对于活动的兴趣丧失。
例如学校开展的“多彩寒假四个一”活动——阅读一本有益的书籍、开展一次实践体验、体验一项传统民俗、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寒假的特色活动是要让学生有的参与,乐于参与。每个学生自己要填写活动的内容和对活动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记录单记录他们在假期活动中的一个过程,以及自己的一些感受,每个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不同,小林同学在参与给孤儿院孩子捐赠玩具的体验中,他对自己的评价是“让自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齐琪同学在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和奶奶一起站岗,给行人指路宣传环保,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跟着奶奶站岗学会了帮助别人”;小琦同学参加了慰问社区孤寡老人,送去自己制作的贺卡。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帮助了老人,心理暖暖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片活动的天地,通过各种志愿活动,他们激励自己实践体验,不断的超越,实现自我价值。
回社区报到的活动也是学校长期开展的重要活动。利用社区学校有效的、现存的教育资源,充发挖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或场所,建立社区综合实践基地,是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使用评价表格,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的简要记录,活动效果的自评,学生对假期整体活动进行评价。社区工作人员的鉴定式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认可,每年学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率达到90%以上。
三、分享服务成果,为学生搭设成长的舞台
分享服务活动经验是社会服务活动过程的一个必要阶段。分享本质上即展示、庆祝和邀请。学生都有表达和表现的需要,可以通过创造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体现了对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成果的认可和尊重,这种认可和尊重会激励和鼓舞学生进一步的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对于参与这种分享的他人来说,自然也能通过这种分享获得某种间接经验和启发。
首先可以进行班级评选,班级收集了学生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照片并进行班级内的展评。学生们在享受假期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作业的轻松和我国传统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而且学生们参加的社区组织挂花笼、贴福字、猜灯谜;环保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融入其中,也悄悄根植在了学生们的心中。上交的作品也是多种多样:手抄报、对联集锦、摄影成果、活动征文等等。开学初学校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学校评选,并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颁奖。学生利用课间,走到宣传栏,看到优秀的假期作业,精美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迎来了学生的赞美感叹。赞赏之余,学生们心中也充满了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的强烈愿望。分享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学校的层面来说,更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现场的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通过文章、图片、艺术作品、视频和表演等进行展示和分享,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更多学生通过向榜样学习获得进步。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结合“楸树娃”评选机制,表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同学,这些学生荣获“社会实践娃”、“志愿服务娃”荣誉称号。
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将学生从以往单调的机械作业中解放了出来,体现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开展有效而多元的评价,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在度过快乐假期的同时,提升服务意识和劳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4):122-125.